不签劳动合同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时辞职,仍需遵守法定程序。转正员工需提前30天书面通知单位,试用期员工需提前3天通知。未签合同虽属单位违法,但劳动者仍需履行通知义务,否则可能承担赔偿责任。关键权益包括:主张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补缴社保、追讨加班费,若单位存在欠薪、未缴社保等违法行为,劳动者可立即解除合同。
-
辞职程序的法律要求
即使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需通过书面形式提前通知单位,试用期提前3天,正式员工提前30天。若单位同意缩短通知期,可协商离职时间。擅自离职可能被追责,尤其是造成单位损失时(如项目中断、客户流失)。 -
未签合同的权益主张
单位未签合同需支付双倍工资(从入职第2个月起算,最长11个月)。劳动者可收集工卡、考勤记录、工资转账凭证等证据,通过劳动仲裁免费**。单位未缴社保的,可要求补缴;未支付加班费的,按工作日150%、休息日200%、法定假日300%的标准追讨。 -
特殊情况的立即解除权
若单位存在暴力胁迫、欠薪、未提供劳动保护等违法行为,劳动者无需提前通知即可离职,并主张经济赔偿(按工作年限计算,满1年赔1个月工资)。但需注意保留证据,如录音、聊天记录或证人证言。
总结:未签合同≠随意离职,依法通知是前提,但可借此主张多项权益。遇到单位侵权时,及时取证并寻求劳动仲裁或监察部门帮助,避免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