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一审的核心争议点通常聚焦于劳动关系确认、工资报酬争议、违法解除赔偿三大类问题,审理中会重点核查仲裁程序的合法性和证据链完整性。以下是关键内容展开:
-
程序合法性审查
法院会核实仲裁申请是否在1年时效内提出(拖欠劳动报酬除外),是否完成前置仲裁程序。若仲裁委逾期未受理或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劳动者可直接起诉。庭审将复核仲裁阶段提交的申请书、证据清单及裁决书内容是否合规。 -
证据质证与焦点归纳
法官要求双方对仲裁阶段证据进行当庭质证,重点包括:- 劳动关系证明(合同、社保记录等)
- 工资支付凭证(银行流水、考勤记录)
- 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公司规章制度公示记录)
争议焦点通常围绕辞退合法性、加班费计算基数、经济补偿标准等展开。
-
仲裁与诉讼衔接问题
一审会审查仲裁裁决是否属于终局裁决(如小额争议或社保标准争议),用人单位对终局裁决仅能向中院申请撤销。非终局裁决案件,双方可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起诉,逾期则裁决生效。 -
新证据提交规则
当事人在一审阶段可补充提交仲裁时未提供的新证据,但需说明理由。法院可能酌情采纳,但故意拖延举证可能影响证据效力。
提示:劳动者应提前整理仲裁阶段全部材料原件,针对公司可能的反驳点准备辩论提纲。若对法律程序不熟悉,建议在仲裁阶段即保留专业律师介入的沟通记录以增强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