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滦区教育局通过创新编制管理、定向招聘和名师引领等举措,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成为河北省首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核心支撑。近年来,该区补充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380名,乡村教师待遇显著提升,并依托12个“名师工作室”辐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差距持续缩小。
师资补充机制灵活高效
双滦区在全市率先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通过定向招聘、城乡轮岗等方式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新招聘教师中音体美等学科占比达35%,偏远乡村教师还可享受“乡镇补贴+山区补助+职称倾斜”三重待遇,月收入较城区同职称教师高出1200元,有效稳定了农村师资队伍。
名师引领资源共享
成立12个“名师工作室”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累计解决课堂教学问题1600余个。通过“1+3”结对帮扶和“空中双师课堂”,实现城乡学校同步备课授课,农村学生年均参与城区名师直播课达60课时,骨干教师数量增长150%。
教师培养体系全面升级
以承德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为试点推进集团化办学,强化“1+N”专递课堂和AI自习室应用,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同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举办200余场培训活动,覆盖家长7.5万人次,教师专业发展与区域教育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双滦区的师资建设经验证明,科学的制度设计、资源倾斜与技术创新相结合,能快速提升教育均衡水平。未来需进一步巩固成果,确保优质师资持续惠及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