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法设定违约条款需遵循以下原则和要点,确保条款有效且符合法律要求:
一、明确违约行为与责任形式
-
具体列举违约情形 :如未按时履行、履行不符合约定标准等,需清晰界定(如服务期未履行、竞业限制违反等)。
-
约定责任方式 :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或支付违约金,需与违约情形对应。
二、合理设定违约金数额
-
上限限制 :违约金不得超过合同标的额的30%或实际损失的30%(《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
服务期/竞业限制约定 :违约金不得超过培训费用或服务期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且需协商确定。
三、遵循公平与合法性原则
-
避免显失公平 :违约金数额应能弥补守约方损失,避免过高或过低。
-
明确计算方式 :如迟延履约可约定每日千分之一的违约金(需符合实际损失)。
四、条款表述与争议解决
-
清晰准确 :避免模糊表述,确保违约情形与责任可操作。
-
包含免责条款 :如不可抗力等情形,需明确约定。
五、法律依据与调整机制
-
以《民法典》为准 :依据第五百七十七条、第五百八十五条等规定制定条款。
-
设置调整机制 :如约定违约金与实际损失挂钩,或设置仲裁/诉讼条款。
通过以上要点,企业可有效设定违约条款,平衡双方权益并降低纠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