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W2H分析法在撰写不良案例时,通过系统化提问帮助全面剖析问题根源。以下是具体步骤和要点:
一、5W2H七个要素解析
-
What(是什么)
明确不良案例的核心问题,例如“客户投诉增多”“产品合格率下降”等具体现象。
-
Why(为什么)
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如“银行异地换卡规定限制客户便利性”“生产环节质量控制失效”等。
-
Who(谁)
确定涉及的责任方,包括直接责任人(如大堂经理、生产部门)和间接影响者(如客户群体)。
-
When(何时)
描述问题发生的时间节点,例如“客户投诉集中于换卡业务”“产品合格率下降始于某季度末”。
-
Where(在哪里)
界定问题发生的场景,如“深圳华强街某银行网点”“生产车间某工序”。
-
How(如何)
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过程,例如“银行未更新异地换卡流程”“生产设备未及时校准”。
-
How Much(多少)
量化问题影响,如“近10起客户投诉”“损失约100万元/月”。
二、案例撰写示例
以“银行异地换卡服务问题”为例:
-
What :客户在深圳华强街某银行网点无法异地换卡,需前往开户行办理。
-
Why :银行因安全考虑限制异地换卡,但未考虑其他银行已实现该服务。
-
Who :大堂经理是直接沟通对象,生产部门负责技术支持。
-
When :问题自2021年起出现,投诉量逐月上升。
-
Where :问题仅发生在该银行网点,未涉及其他地区。
-
How :银行未更新换卡流程,且未提供替代方案。
-
How Much :客户因不便损失约100万元/月的时间成本,银行声誉受损。
三、注意事项
-
数据支撑 :用具体数据(如投诉数量、损失金额)增强说服力。
-
避免主观臆断 :仅描述事实,不加入个人情感或猜测。
-
结构清晰 :按5W2H顺序排列,便于阅读和理解。
通过以上方法,可系统化呈现不良案例,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