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复审无效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综合相关法律规定和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专利权状态变化
- 自始无效原则
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即该专利在授权时即无法律效力,而非宣告后才失效。
- 溯及力限制
无效宣告对以下情形不具追溯力:
-
无效宣告前人民法院已作出并已执行的专利侵权判决、调解书;
-
已履行或强制执行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
-
已履行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专利权转让合同。
二、民事法律后果
- 已履行合同的处理
-
无效专利对应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专利权转让合同等,因合同无效而终止,但无需返还已履行部分(除非显失公平)。
-
因专利权人恶意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且不返还已获得的专利使用费、专利权转让费等。
- 诉讼程序的影响
- 无效宣告不影响之前基于该专利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程序,已作出的判决、调解书可继续执行。
三、其他法律后果
- 行政责任
专利复审机关在作出无效宣告决定时,需依法审查证据,违反法定程序的,可能承担行政责任。
- 对后续专利申请的影响
该无效宣告结果可能影响相关人员在后续专利申请中的审查结果,但需结合具体案件情况分析。
四、法律依据
以上结论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执行。若需进一步确认具体案件处理,建议咨询专业知识产权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