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公务员专业目录分类是根据学科门类和具体专业进行划分的。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考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岗位。
专业目录分类
哲学类
哲学类包括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应用伦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哲学类专业在公务员招录中较为冷门,但涉及政府管理和政策制定的岗位可能会需要具备深厚的哲学思考和理论分析能力。
经济学类
经济学类涵盖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统计学、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等。经济学类专业在公务员招录中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在财政、税务、金融等核心部门,经济学知识和技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法学类
法学类包括法学、知识产权、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国际经贸规则、司法警察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等。法学类专业在公务员招录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法律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学类
教育学类涵盖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教育技术学、艺术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学类专业在公务员招录中主要集中在教育管理部门和公共机构,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文学类
文学类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等。文学类专业在公务员招录中主要涉及文化、宣传、媒体等部门,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写作能力。
理学类
理学类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统计学等。理学类专业在公务员招录中主要涉及科研、环保、自然资源管理等岗位,需要具备深厚的科学知识和研究能力。
工学类
工学类包括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
工学类专业在公务员招录中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在工程、技术、建设等相关部门,工学知识和技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管理学类
管理学类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管理学类专业在公务员招录中主要集中在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知识和组织能力。
热门专业
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在2025年国考中招录人数达6800多人,公检法系统超70%岗位仅限法学报考。法学专业因其广泛的岗位覆盖和政策红利,成为考公务员的热门选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25年国考中招录人数达7000多人,主要集中在信息化单位。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公务员招录中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网络安全、大数据管理等领域。
经济学类
经济学类专业在2025年国考中招录人数达15000多人,涵盖发改委、财政部等核心部门。经济学类专业在公务员招录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财政、税务、金融等经济管理部门,经济学知识和技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2025年国考中招录人数达7000多人,覆盖90%省级以上机关。汉语言文学专业因其广泛的岗位覆盖和较高的申论写作要求,成为考公务员的热门选择。
财政学/会计学
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在2025年国考中招录人数达23014人,占国考总招录的58%。财政学/会计学专业在公务员招录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财政局、税务局、审计署等财务管理部门,财政和会计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变化趋势
新增和调整
2025年国考专业目录较2024年有所调整,新增专业共计139个,删减2个。各地省考也根据具体情况对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体现了对市场需求和考生需求的响应。
热门专业变化
2025年国考中,法学类、经济学类、计算机类三大专业包揽了72.3%的岗位需求,较疫情前增长近40%。热门专业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计算机类和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需求增长显著。
跨专业逆袭
非对口考生可以通过报考“三不限”岗位、获取相关证书或定向培养等方式实现跨专业逆袭。跨专业逆袭的策略为考生提供了更多机会,但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025年国家公务员专业目录分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热门专业如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汉语言文学、财政学/会计学等在公务员招录中需求较大。专业目录的变化趋势显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考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专业进行报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