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存在以下主要缺点和不足,需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改进:
一、工作作风与履职问题
-
“三不到位”现象
-
三种相识不到位 :驻村干部存在“机关化”思维,缺乏农村工作特点的作息调整,部分存在筹资攀比压力,将农村发展简单归结为资金问题。
-
工作落实不到位 :驻村干部易陷入日常事务性工作,对产业项目等外部资源整合不足,导致成效不明显。
-
-
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足
- 部分驻村干部存在“搁浅心理”,工作被动,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尤其在村工作2年后易轮换。
二、能力与资源问题
-
专业能力不足
-
新选派驻村干部普遍缺乏基层经验,对农村党建、产业发展等专业领域不熟悉,工作方法单一。
-
部分驻村干部存在本领恐慌,对农村工作条件适应困难,易产生焦虑情绪。
-
-
资源整合不规范
- 驻村干部对村情掌握不深入,导致资金、项目等资源整合力度不足,部分产业项目盲目上马难见成效。
三、组织与制度问题
-
职责不清与考核压力
-
驻村工作队职能存在模糊地带,易被乡镇部门替代核心职责,形成“越俎代庖”现象。
-
部分单位对驻村工作重视不足,要求驻村干部兼顾双重任务,导致精力分散。
-
-
政策宣传与落实不足
- 部分地区政策宣传不到位,村民对帮扶措施知晓率低,影响工作效果。
四、心理与待遇问题
-
心理压力与职业倦怠
-
驻村干部长期远离家庭,面临生活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等问题,易产生急躁、焦虑情绪。
-
部分单位存在补贴落实难、政治待遇倾斜不足等问题,影响驻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
建议措施
-
加强培训与能力提升 :通过定期培训、实践交流,增强驻村干部政策理解、农村工作方法及资源整合能力。
-
明确职责与考核机制 :细化驻村干部职责边界,建立科学考核体系,避免“越界”要求。
-
强化政策宣传与资源保障 :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政策,建立长效资源整合机制,确保项目科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