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入职的员工通常会在下个月15号发放工资,这是企业常见的"次月发放"薪资模式。这种安排既符合《劳动法》"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工资"的规定,又能为企业预留核算考勤、绩效的时间。关键点包括:工资计算周期包含整月工作量、15号前完成财务流程、遇到节假日会提前发放。
-
薪资计算周期逻辑
若员工1号入职,当月自然成为完整计薪月份。企业会将1-31日作为完整考勤周期,在次月1-15日完成个人所得税、社保公积金代扣等核算。例如4月1日入职,5月15日发放的是4月全月工资。 -
发薪日设定原因
选择15号发薪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避开月初财务结账高峰期;二是预留HR核对请假、加班等数据的时间;三是方便与供应商付款周期错开。部分企业会设定10号或20号等不同节点。 -
节假日特殊处理
当15号遇到周末或法定假日时,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需提前发放。例如2023年5月15日为周一,但若恰逢节假日,则可能提前至14号或12号(周五)发放,具体以企业制度为准。 -
试用期工资规则
试用期工资同样适用此规则,但要注意:①不得低于转正工资80%;②离职未满整月时会按实际出勤天数折算。例如1号入职15号离职,工资=(月薪÷21.75)×实际工作日。
这种薪资发放模式能平衡劳资双方权益,建议新员工入职时确认工资条中的"计薪周期"和"发放日"字段。若遇到延迟发放超7天,可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