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暴者的心理变化通常经历震惊否认、愤怒对抗、抑郁退缩和创伤后成长四个阶段,其中抑郁退缩期最为危险,可能引发自残自杀倾向。
-
震惊否认期
初期受害者往往无法相信遭遇恶意攻击,表现为反复查看评论、试图用解释澄清事实。生理上可能出现失眠、心悸等应激反应,部分人会删除社交账号逃避现实。 -
愤怒对抗期
当意识到攻击持续存在时,受害者易产生报复心理,例如公开骂战或法律**。此阶段可能伴随偏头痛、胃溃疡等心身疾病,少数人会发展为"网络缠斗"的恶性循环。 -
抑郁退缩期
长期压抑导致自我否定,典型表现为社交恐惧、工作学习效率骤降。研究发现,持续3个月以上的网络暴力会使抑郁症发病率提升47%,部分受害者出现创伤性闪回症状。 -
创伤后成长期
约20%的受害者能重构心理防线,表现为对恶意评价脱敏、主动限制网络暴露。部分人转型为反网暴倡导者,但多数人仍会遗留长期信任障碍。
提示: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或躯体化症状,建议立即寻求专业心理干预。网络暴力造成的心理损伤与身体伤害具有同等严重性,早期阻断负面信息接触是关键自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