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形成权口诀

根据权威法律资料,形成权的分类及核心类型如下:

一、形成权分类标准

  1. 按作用分类

    • 形成法律关系 :追认权(如无权代理行为)、选择权(如债权选择权)

    • 变更法律关系 :抵销权(双方债务抵销)、债务免除权(债权人免除债务)

    • 终止法律关系 :解除权(合同解除)、撤销权(可撤销合同撤销)

  2. 按适用范围分类

    • 财产法 :债权形成权(追认权、撤销权等)、物权形成权(物权抛弃、典物回赎权)

    • 身份法 :婚姻撤销权、离婚请求权、监护资格辞去权

二、核心形成权类型

  1. 债权性形成权

    • 追认权、撤销权(可撤销合同、保全撤销权)、解除权、抵销权、债务免除权、选择权
  2. 物权性形成权

    • 物权抛弃权、典物回赎权、共有物分割请求权
  3. 身份法形成权

    • 婚姻撤销权、离婚请求权、监护资格辞去权、遗嘱撤销权

三、特殊说明

  • 形成诉权 :需通过诉讼或仲裁行使,如撤销权、解除权(涉及重大权益变动时)

  • 时效限制 :除斥期间仅适用于解除权、撤销权等,其他形成权不适用除斥期间

以上分类及类型综合了《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解释,确保涵盖核心形成权概念。

本文《八种形成权口诀》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404741.html

相关推荐

权力运行的五大要素

权力运行的五大要素是权力运行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厘清权力边界、透明运行过程、健全问责体系、规范运行结构和强化监督机制 。这些要素共同作用,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1. 厘清权力边界 权力运行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权力的范围和边界,确保权力不被越界使用。通过建立清晰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可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或个人化,从而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性。 2. 透明运行过程

2025-05-02 资格考试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客观构成要素和主观构成要素两类,具体如下: 一、客观构成要素 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的占有是政治权力的根本基础,直接决定政治主体的力量大小和支配能力。 暴力 包含暴力执行者、组织和工具,是政治权力的直接强制力量,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社会财富 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扩大政治主体力量,其使用价值可解决技术要求并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力量凝结。 自然资源与地理条件

2025-05-02 资格考试

权力的基础分为哪五类

​​权力的基础分为五类:法定性权力、强制性权力、奖赏性权力、专家性权力和参照性权力。​ ​这五种权力类型构成了人际和组织中影响力的核心框架,分别通过职位赋予、威慑控制、利益激励、知识权威和人格魅力发挥作用。 ​​法定性权力​ ​:源于组织正式层级中的职位,与个人无关。例如,经理因职位而拥有决策权,下属默认服从其指令。 ​​强制性权力​ ​:基于对负面后果的惧怕

2025-05-02 资格考试

什么是领导权力构成中的个人权利

领导权力构成中的个人权利是指领导者基于自身特质、能力或职位赋予的合法权限,对团队或组织施加影响的个体化权力基础。 其核心包括专长权、参照权、合法权 等,直接影响领导效力和成员服从度。 专长权 :源于领导者的专业知识或技能优势。例如技术专家凭借行业经验获得团队信服,推动决策高效执行。 参照权 :基于个人魅力或价值观认同,成员因钦佩而自愿追随。

2025-05-02 资格考试

国家权力的构成要素

国家权力的构成要素可从不同理论视角进行划分,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一、综合构成要素(多维度分析) 主体与对象 主体 :指国家权力的拥有者和实施者(如政府、立法机构等) 对象 :权力实施的目标或受控群体(如公民、企业等) 目的与手段 目的 :权力行使的终极目标(如维护秩序、促进发展等) 手段 :实现目的的具体措施(如法律、行政命令等) 强制力与结果 强制力 :保障权力实施的核心要素

2025-05-02 资格考试

权力的五个基本要素

权力的五个基本要素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法定权 来源于组织正式层级结构中的职位,代表通过任命或制度赋予的合法权力。这是最常见且基础的权力来源,需以组织认可为前提。 强制权 基于对负面后果的恐惧,通过惩罚或威胁手段实现控制。与奖赏权相对,适用于必须遵守的规则或指令。 奖赏权 通过提供利益或正面反馈(如奖励、认可)来影响他人行为。与强制权形成互补,适用于激励和促进合作。

2025-05-02 资格考试

权力的基础分类

权力主要分为强制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法定性权力、专家性权力和参照性权力五种类型。 强制性权力 :这种权力基于对惩罚或制裁的恐惧。它通常与法律、规则和权威机构相关联。例如,警察拥有逮捕违法者的权力,这就是一种强制性权力。 奖赏性权力 :这种权力基于提供奖励或利益的能力。它通常与资源分配、晋升和认可相关联。例如,雇主可以通过加薪或晋升来激励员工,这就是一种奖赏性权力。 法定性权力

2025-05-02 资格考试

影响力是权力的运用

​​影响力是权力的运用,其本质在于通过软性说服而非强制手段实现目标。​ ​ 核心在于​​信任构建、价值共鸣与策略性引导​ ​,而非依赖职位或权威的硬性控制。以下是关键维度的展开: ​​权力与影响力的辩证关系​ ​ 权力性影响力(如职位赋予的决策权)是基础,但非权力性影响力(专业度、人格魅力等)才是长效驱动。例如,优秀领导者通过清晰愿景而非命令激发团队主动性,实现“自愿跟随”的效果。

2025-05-02 资格考试

简述领导权力的特点

领导权力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方面,结合权威性高且时效性新的信息源进行阐述: 法定性与强制性 领导权力源于法律或组织赋予的法定地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被管理者必须服从法定权力范围内的决策和指挥,这是维护组织秩序和法律尊严的基础。 动态性与可塑性 非法定权力(如个人威信、影响力)随领导者素质、经验及环境变化而波动。优秀领导者通过提升能力扩大实际影响力,反之则可能削弱权力

2025-05-02 资格考试

权力的三大特点

关于权力的三大特点,不同学者和理论存在多种解释,但综合权威性和时效性信息,可归纳为以下两种主流观点: 一、政治学视角:空洞性、膨胀性与私性 空洞性 权力本身无实质内容,需通过具体行动(如决策、命令)体现价值。统治者或普通人的权力需通过操控资源或事务来彰显存在,如同“魔戒”隐喻的“容器”特性。 膨胀性 权力具有天然扩张倾向

2025-05-02 资格考试

权力是一种影响力是谁说的

​​“权力是一种影响力”这一观点最早由日本战国时期政治家源赖朝提出,并在其著作《影响力:权力的本质就是响力》中系统阐述。​ ​ 他明确指出权力的核心并非强制或控制,而是通过信念、人格魅力和策略性手段改变他人行为的能力。这一理念与现代管理学、心理学中对影响力的研究高度契合,成为理解权力本质的重要视角。 源赖朝认为,先天条件(如外貌、声音)和后天训练(如心理暗示、口才)均可塑造影响力

2025-05-02 资格考试

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包括法定权力、强制权力、奖赏权力、专家权力和参照权力 。这些权力来源共同构成了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影响力,使其能够有效地引导和管理团队,实现组织目标。 法定权力 是领导权力的基础。它来源于组织结构中的正式职位,赋予领导者在组织规章制度下的权威和决策权。法定权力的存在使得领导者能够合法地指挥和协调下属的工作,确保组织运作的秩序和效率。例如,公司总经理有权决定公司战略方向和资源分配

2025-05-02 资格考试

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因素可分为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两大类,具体如下: 一、制度性因素 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如联邦制、单一制)直接决定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是制度性核心。 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体制(如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影响中央与地方的经济管理权限划分。 二、非制度性因素 环境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如地形、气候)影响生产方式、技术发展及区域发展需求,从而间接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 观念因素

2025-05-02 资格考试

苏联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

苏联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采取‌高度集中的单一制模式 ‌,核心特点是‌党国一体、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 ‌,但通过‌宪法形式赋予加盟共和国有限自治权 ‌。以下是关键要点: ‌宪法框架下的权力分配 ‌ 1936年宪法规定苏联为联邦制国家,各加盟共和国拥有‌名义上的主权 ‌(如退出权、宪法制定权),但实际决策权集中于联盟中央。中央机关(如苏共中央政治局、部长会议)控制国防、外交、经济计划等核心领域

2025-05-02 资格考试

简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划分需结合国家结构形式、职能定位及实践需求。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基本原则 民主集中制 中央与地方在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既保障中央权威,又发挥地方积极性。这一原则贯穿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 职能分工明确 中央职能 :宏观调控(经济、社会政策制定)、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 - 地方职能 :执行中央政策

2025-05-02 资格考试

如何正确认识西方的分权制衡原则

​​西方的分权制衡原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其核心是通过机构、职能与人员的分立,实现权力间的相互约束与平衡,从而避免专制与腐败。​ ​ 这一原则强调​​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独立运作又相互制衡​ ​,既保障政府效率,又维护公民自由,是西方**体系长期稳定的关键机制。 ​​分权制衡的本质是权力分散与动态平衡​ ​ 分权并非简单切割权力,而是将国家职能划分为立法(制定法律)、行政(执行法律)

2025-05-02 资格考试

西方分权制衡的弊端

西方分权制衡制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政治效率低下、决策滞后、社会矛盾加剧以及治理成本高昂等方面。 1. 政治效率低下 分权制衡制度的设计初衷是通过权力分散和相互制衡来防止权力滥用,但这也导致了不同权力机构之间的协调困难。例如,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中,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各自为政,容易形成政治僵局。政治对抗和权力博弈使得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缓慢甚至停滞。这种低效率不仅影响政府的日常运作

2025-05-02 资格考试

分权制衡原则是三权分立原则ma

分权制衡原则与三权分立原则是密切相关的概念,但两者在定义和侧重点上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核心定义差异 三权分立 :指将国家权力明确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独立行使的权力,由不同机关掌握(如美国国会、总统、联邦法院)。 分权制衡 :强调三种权力之间通过相互制约和平衡防止滥用,是三权分立制度的核心机制。 理论起源 三权分立思想可追溯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议事权、行政权、司法权三要素)

2025-05-02 资格考试

西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价

西方分权制衡原则是一种旨在防止权力滥用的政治制度设计,其核心在于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与相互制约来保障公民自由和民主制度。 这种制度设计的亮点在于其强调权力的分散与制衡,确保没有一个单一的权力机构能够独揽大权,从而有效防止了专制和腐败的滋生。 分权制衡原则的核心在于权力的分散 。在西方政治体系中,立法权通常由议会或国会掌握,负责制定法律;行政权由政府行使,负责执行法律和管理国家事务

2025-05-02 资格考试

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价

分权制衡原则是现代政治体制的核心原则之一,其评价需从理论价值、实践效果及争议三个方面展开: 一、理论价值 权力制约与公民保护 分权制衡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有效防止权力集中与滥用,保障公民自由和权益。这一原则源于洛克、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理论基础,成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制度设计的科学性 权力分配与制衡机制形成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内控体系,平衡激励与约束,促进组织高效运转

2025-05-02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