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法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自离(即未经正式离职手续擅自离开)时,用人单位扣留上个月工资的行为通常是不合法的。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
-
按劳分配原则
劳动者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相应的报酬。即使劳动者未完成当月的全部工作,已工作期间的工资仍应按时支付。
-
工资支付时限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处理
-
劳动者过错导致的损失赔偿
若劳动者因自身原因(如违反规章制度、未提前通知离职等)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可依据劳动合同约定要求赔偿,但赔偿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且扣除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合法扣薪的情形
用人单位仅能在以下情形下扣薪:
-
劳动者因未提供劳动(如旷工);
-
劳动者违反保密协议或竞业限制协议;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三、**建议
-
收集证据
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离职申请等相关证据,证明工资应发金额及扣薪依据。
-
协商解决
尽量与用人单位协商,明确工资支付时间表及赔偿方案。
-
法律途径
-
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拖欠工资及赔偿;
-
若对仲裁结果不满,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四、注意事项
-
避免自行离职 :建议通过书面形式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减少纠纷风险;
-
警惕隐性扣薪 :如因未交接工作被扣绩效、押金等,需结合劳动合同条款判断合理性。
自离时直接扣留上个月工资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劳动者应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