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工难的核心建议包括:精准对接需求、优化招聘渠道、强化技能培训、政策扶持赋能、创新用工模式。以下分点展开具体措施:
-
动态监测需求,精准匹配岗位
定期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岗位类型、技能要求等),建立动态台账,通过“人社服务进企业”等活动诊断深层次问题。例如,化州市通过针对性招聘活动为企业招纳80余名人才,佳木斯市则通过“五访”工作法解决297个用工问题。 -
搭建多元招聘平台
结合线上线下渠道,如“直播带岗”“零工市场”等扩大覆盖面。佳木斯市开展31场现场招聘和219场云端引才活动,发布岗位超1万个;包头市通过政校企对接平台,与600所院校联动推送需求。 -
职业技能培训与校企合作
针对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如佳木斯市为机电、叉车工种定制课程。同时深化产教融合,例如包头市推动企业参与院校“订单班”,提升人才适配性。 -
活用政策工具减轻负担
落实创业**、稳岗补贴等政策。化州市发放就业补助921万元、**1100万元;佳木斯市为小微企业发放**1143万元,直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
开发灵活岗位与文化建设
挖掘“银发岗”“妈妈岗”等弹性岗位(如佳木斯市开发近200个),并健全员工职业规划与文化关怀,降低流失率。
总结:解决招工难需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发力,从短期招聘到长期人才培养形成闭环,同时结合数字化工具与政策红利,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