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稿后,是否追究责任取决于撤稿的原因和具体情况。一般来说,撤稿是因为学术不端行为,如数据造假、剽窃、一稿多投等,这些行为严重违反学术诚信原则,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追究责任,包括学术处分、法律诉讼等。
具体而言:
撤稿原因明确:如果撤稿是因为学术造假,责任人通常会被追究责任。例如,在2017年《肿瘤生物学》期刊撤稿事件中,作者因编造审稿人和同行评审意见被严肃处理。
责任追究方式: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责任人可能面临学术机构调查、职称撤销、禁止再发表等处分,甚至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学术声誉影响:撤稿不仅影响个人声誉,还可能对所在机构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部分机构会进一步调查撤稿原因,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总结来看,撤稿后的责任追究是维护学术诚信的重要手段。对于作者而言,撤稿可能意味着学术生涯的重大打击,因此务必遵守学术规范,避免因不端行为导致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