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法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司未经合法程序擅自安排员工长期放假且不支付工资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员工可依法**。以下是具体分析及应对建议:
一、法律依据与合法性判断
-
劳动合同履行义务
公司未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或宣布破产,仍需履行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若以经营困难等理由长期放假且不支付工资,可能构成违约。
-
特殊情形的合法边界
-
停产停产情形 :若公司因生产或经营需要依法停工停产,可按相关规定支付生活费,但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实际停产情况。
-
非真实停产 :若公司借停产之名逃避支付工资,可能被认定为“软裁员”,属于违法行为。
-
二、员工**途径
-
收集证据
-
留存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书面材料;
-
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同事证言证明公司实际运营状况。
-
-
协商与沟通
- 首次可尝试与人力资源部门或直接上级协商,要求恢复工作或补发工资。
-
劳动仲裁与诉讼
-
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
-
恢复工作或支付工资差额;
-
支付未休年假工资;
-
要求赔偿因工资拖欠造成的损失。
-
-
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其他救济措施
-
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要求责令支付工资,可要求按应付金额50%-100%加付赔偿金;
-
若涉及拖欠工资,可申请支付令。
-
三、注意事项
-
避免自行离职 :擅自离职可能影响后续仲裁或诉讼,且无法追讨工资差额;
-
关注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需在时效期内申请仲裁。
建议优先通过劳动仲裁解决争议,若涉及金额较大或情况复杂,可考虑诉讼。**过程中可咨询专业律师获取针对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