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在更新改造期间是否计提折旧,需视具体改造性质与资产状态而定。通常,如果改造属于资本化支出且资产在改造期间仍能产生经济效益,则应继续计提折旧;如果资产已停止使用并进入全面改造阶段,则暂停计提折旧。
1. 资本化支出与折旧计提
- 当固定资产的改造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即费用较大且能显著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或提升其性能,改造期间的折旧可继续计提。这种情况下,改造支出被归入固定资产成本,折旧计算公式为: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 折旧率。
2. 资产状态与折旧暂停
- 如果固定资产在改造期间完全停用,改造支出计入在建工程,则应暂停折旧计提。这是因为资产已不再产生经济效益,折旧计算暂不进行,直到资产重新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 税务处理与政策支持
- 根据税务政策,企业可以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方法。但需注意,加速折旧需在取得资产后一个月内向税务机关备案,且需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4. 改造完成后的折旧调整
- 改造完成后,企业需根据资产的新价值和使用寿命重新计算折旧额,并调整折旧方法,以确保折旧与资产实际价值和使用状态相符。
总结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期间的折旧计提需结合资产状态和改造性质进行判断。改造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且资产仍能产生经济效益时,可继续计提折旧;否则,应暂停计提。合理利用税务政策可优化资产折旧管理,降低税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