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以“放长假”变相规避倒闭责任,可能涉嫌违法且损害员工权益。这种做法通常以经营困难为由长期停工,实则逃避支付经济补偿金等法定义务,员工可通过法律途径**。
-
法律风险与违法性
根据《劳动合同法》,公司若因破产或经营困难终止劳动合同,必须支付经济补偿(工作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以“放假”名义变相裁员而未履行程序,属于违法行为,员工可申请仲裁要求补发工资及补偿。 -
员工权益受损的常见表现
- 无薪或低薪放假:部分公司仅发放最低工资或停薪,导致员工生活困难。
- 逼迫主动离职:通过长期停工变相施压,规避支付裁员补偿的法律责任。
-
**建议
- 收集证据:保留劳动合同、工资记录、放假通知等材料。
- 协商与仲裁:先与公司沟通,若未果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诉,要求确认劳动关系解除并索赔。
遇到此类情况,员工需警惕公司逃避责任的行为,及时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