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驾照期间无证驾驶属于违法行为,已通过的科目成绩通常不会被直接取消,但会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被禁止考试或注销档案。具体处理方式需结合违法情节和当地法规综合判定。
1. 无证驾驶的法律定性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未取得驾驶证驾驶机动车属于“无证驾驶”,即便处于驾考阶段,未通过全部科目前仍不具备驾驶资格。执法部门会将此类行为纳入违法记录,影响个人信用及后续驾考流程。
2. 违法处罚的具体措施
无证驾驶者将面临200—2000元罚款,并可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若驾驶过程中引发交通事故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如酒驾、超速),可能被认定为“危险驾驶”,除加重处罚外,交管部门有权终止其考试资格或注销已通过的科目成绩。
3. 对驾考进度的影响
部分地区规定,因无证驾驶被行政处罚的考生,需在处罚结束满6个月至1年后才能重新申领驾照。若已通过科目考试但成绩临近有效期(通常为3年),可能因禁考导致成绩作废,需重新报名学习。
4. 其他连带责任风险
借用他人车辆练习时,车主若明知学员无证仍默许其驾驶,将被处以200—2000元罚款并吊销驾驶证;驾校教练若在非指定路段或未使用教练车指导练习,涉事教练及机构均需承担法律责任。
考驾照期间应通过正规练车渠道提升驾驶技能,避免因无证驾驶承担法律风险。若已发生此类行为,建议及时咨询交管部门,明确处罚结果对驾考的影响,并严格按照法规完成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