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38条和46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和第46条详细规定了劳动者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有权获得经济补偿。这些条款为劳动者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确保他们在面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或不公正待遇时,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以下是对这两条法律规定的详细解读:

  1. 1.第38条: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或工作条件,劳动者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例如,工作场所存在安全隐患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工资、加班费或其他法定报酬,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这包括无故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等行为。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如果用人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因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在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时存在欺诈、胁迫等行为,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除了上述情形外,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也适用。
  2. 2.第46条:经济补偿的规定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根据第46条,如果劳动者依据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标准为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足一年按一年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其他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除了第38条的情形外,第46条还规定了在其他一些情况下,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例如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等。
  3. 3.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第38条和第46条为劳动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确保他们在面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或不公正待遇时,能够依法解除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程序保障:劳动者在行使解除权时,需遵循一定的程序,例如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等。这些程序性规定旨在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妥善处理。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和第46条为劳动者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确保他们在面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或不公正待遇时,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明确解除合同的情形和经济补偿的标准,这些条款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对于劳动者而言,了解并掌握这些法律规定,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前提。

本文《劳动合同法第38条和46条规定》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077239.html

相关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8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六种情形,核心亮点包括: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拖欠工资、未缴社保、规章制度违法等,且特殊情况下(如暴力胁迫)劳动者可立即解除无需告知。 未履行劳动保护或条件 用人单位未按合同提供安全防护设备或基本工作条件时,劳动者有权解除合同,例如长期缺乏必要防护措施导致健康隐患。 拖欠或克扣劳动报酬 包括无故延迟发放工资、不足额支付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38条规定可以领失业金吗

​​劳动法第38条规定的情形下,劳动者可以申领失业金,但需同时满足“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等法定条件​ ​。​​关键点在于:用人单位存在未支付工资、未缴社保等违法行为导致劳动者解除合同,且需参保满1年并完成失业登记​ ​。 ​​法律依据明确​ ​:根据《劳动合同法 》第38条,若用人单位存在未提供劳动保护、拖欠工资、未缴社保等情形,劳动者解除合同属于“非自愿失业”,符合失业保险金申领条件。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38条规定被迫离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存在特定违法行为时,可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以下是具体要点: 一、被迫离职的法定情形 未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劳动者可解除合同。 未及时足额支付报酬 包括工资、加班费等未按时足额发放,劳动者可主张解除并获经济补偿。 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司法解释

《劳动合同法》第38条明确赋予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并为经济补偿提供了法律依据。以下是该条款的核心内容和适用条件的详细解读: 1. 核心内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当用人单位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 ;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7条和87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7条明确经济补偿标准,第87条规定违法解雇的双倍赔偿责任,二者共同构成劳动者离职权益的核心保障。​ ​ 第47条以工作年限为基准分段计算补偿金,并对高收入者设置三倍社平工资和12年上限;第87条则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行为施加惩罚性赔偿,标准为47条的二倍。 ​​经济补偿的精准计算​ ​ 根据第47条,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分段支付: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至1年按1年计算

2025-05-13 资格考试

新劳动法第38条规定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八条是关于劳动者休息权的重要条款,其核心内容如下: 一、基本休息权保障 用人单位必须确保劳动者每周至少享有 1天连续休息时间 ,这一规定是劳动法对劳动者基本休息权益的明确保障。 二、特殊工作制的补充规定 若因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需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进行: 一般情况 :每日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特殊原因 :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47条内容细则

‌劳动法第47条明确了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具体标准,核心内容包括按工作年限计算补偿金、月工资基数上限及支付情形等。 ‌ 关键亮点为:‌补偿金按工作年限分段计算;月工资高于地区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封顶;支付情形涵盖合同解除、终止等多种法定条件。 ‌ ‌补偿金计算规则 ‌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补偿;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算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27条原文

《劳动合同法》第27条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情形的规定,明确了哪些情形下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以及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以下是对《劳动合同法》第27条原文的详细解读: 1.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情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例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包含违反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工资支付规定等强制性法律条款的,该合同或相关条款无效。以欺诈

2025-05-13 资格考试

最新劳动法47条规定

​​《劳动法 》第47条明确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支付半月工资,半年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高收入劳动者(月工资超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三倍)的补偿标准上限为三倍月均工资且年限不超过12年。​ ​ ​​补偿计算核心规则​ ​ 经济补偿与工作年限直接挂钩,体现对劳动者贡献的认可。例如,工作5年3个月按6年计算补偿,即6个月工资;工作3个月则支付半月工资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7条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7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1. 工资分配方式的自主确定权: 劳动法第47条赋予了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的权利。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员工绩效等因素,灵活采用不同的工资计算和发放方式,如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绩效工资等。 2.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二款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下,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 ‌ 这一条款为劳动者提供了在遭遇欠薪时的法律救济途径,同时明确了用人单位的支付义务与违规后果。以下从适用情形、行使条件及法律效力三方面展开分析。 ‌第一,适用情形需满足“未及时足额支付”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需按月支付工资,若存在拖欠、克扣或未按约定标准支付(如绩效工资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38条内容

​​《劳动合同法 》第38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6类法定情形,包括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拖欠工资、未缴社保等严重违约行为,并赋予劳动者在暴力胁迫等紧急情况下立即离职的权利。​ ​ 该条款是劳动者**的重要法律武器,尤其强调​​用人单位过错责任与经济补偿金​ ​的关联性。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以下6类情形: ​​劳动保护与条件缺失​ ​:用人单位未提供安全防护措施

2025-05-13 资格考试

律师法第38条规定内容

律师法第38条规定了律师保密义务的核心内容,具体如下: 一、保密义务范围 律师需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当事人隐私,同时需对委托人或其他人不愿泄露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二、保密例外情形 若委托人或他人准备或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及严重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律师可依法拒绝保密并需及时向司法机关报告。 三、法律依据与补充说明 该条款与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相衔接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38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包括用人单位未提供约定的劳动保护和工作环境、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情形。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遭遇不公平待遇时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劳动保护与条件 :当用人单位未能按照劳动合同中规定的标准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或工作条件时,劳动者有权解除合同。例如

2025-05-13 资格考试

行政处罚法38条规定内容

行政处罚法第38条规定,行政处罚如果没有依据或者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该行政处罚无效。如果违反法定程序构成重大且明显违法,行政处罚同样无效。 一、行政处罚无效的情形 没有依据 :行政处罚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如果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撑,则行政处罚无效。 主体资格不符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否则其作出的处罚无效。 程序违法 :行政处罚必须遵循法定程序,若程序存在重大且明显违法

2025-05-13 资格考试

政务处分法38条规定

​​《政务处分法 》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了公职人员在管理服务活动中的五类禁止性行为,并依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至开除的处分,​ ​ ​​重点打击“吃拿卡要”“刁难群众”“信息不公开”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 ​​其中前三项及第五项行为情节特别严重的可直接开除。​ ​ ​​禁止违规收费摊派​ ​:向管理服务对象违规收取财物、摊派费用,轻则警告记过,重则降级撤职,情节特别严重的直接开除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38条规定内容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了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形: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用人单位未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或工作环境恶劣,劳动者有权解除合同。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等,劳动者可解除合同。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各类社保,劳动者可解除合同。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2025-05-13 资格考试

合同法40条全文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第40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三种法定情形下可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与条件,核心要求是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并强调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 具体包括医疗期满无法胜任、经培训或调岗仍不胜任、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协商失败的情形,体现了法律对劳资双方利益的平衡。 ​​医疗期满无法胜任工作​ ​ 若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既不能从事原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37条原文内容

提前三十日 《劳动合同法》第37条原文内容如下: 一、劳动者单方解除权 一般情况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 试用期解除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二、通知形式与程序要求 通知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口头通知无效。- 劳动者需在法定期限内完成通知,否则可能构成违法解除。 三、法律依据与意义 该条款保障了劳动者的择业自主权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38条内容及最新解读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这些情形包括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劳动者权益等。最新解读 中,进一步强调了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这些情形下的法律责任,并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操作指引。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

2025-05-13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