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合同40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0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三种无过失情形下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核心要求包括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支付经济补偿金,且需严格遵循程序正义与举证责任。​

  1. ​医疗期满无法胜任工作​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若无法从事原工作,且经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岗位仍无法适应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此情形强调用人单位需履行“另行安排”义务,且医疗期需符合法定标准。

  2. ​能力不足经培训或调岗仍不合格​
    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需以合同约定或同岗位标准为依据),经培训或调岗后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关键点在于用人单位需承担举证责任​​,包括提供考核标准、培训记录等,避免主观认定。

  3. ​客观情况重大变化致合同无法履行​
    因企业搬迁、技术革新等不可归责于双方的客观情况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协商变更条款未达成一致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客观情况”需排除经济性裁员情形​​(如破产重整),且需证明协商过程。

​提示​​:用人单位若未履行通知义务或举证不足,解除行为可能被认定为违法,需承担双倍赔偿金。劳动者遇此情形可主张复核程序合法性或要求补偿。

本文《劳动法合同40条规定》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080976.html

相关推荐

劳动合同第45条规定是什么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45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时,如果劳动者存在以下特定情形,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而应续延至相应情形消失时终止。这些特定情形包括: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的 ;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该条文旨在保护特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其在特殊时期因劳动合同终止而遭受权益侵害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是什么

​​《劳动法 》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节日期间,必须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这是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核心条款,明确了五大法定休假场景,并强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的兜底性,为劳动者权益提供刚性保护。 ​​法定节日全覆盖​ ​:条款列举的四大节日(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是基础保障,同时预留了其他法律法规扩展休假范围的空间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司法解释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司法解释旨在为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提供法律依据,并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该条款主要涉及用人单位在法定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以下是对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司法解释的详细解读: 1.法定解除情形的明确界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列举了几种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包括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合同法第四十条原文

​​合同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该条款的核心在于​​保护合同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通过否定不公平格式条款的效力,确保交易公平性。 ​​格式条款的无效情形​ ​:若条款存在欺诈、胁迫、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情形(第五十二条),或涉及人身伤害免责、重大过失免责(第五十三条)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单方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需满足特定条件。以下为具体情形: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前提是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未能达到录用标准或条件。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劳动者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2025-05-13 资格考试

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原文

《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核心内容是规范格式条款的使用,要求提供方遵循公平原则确定权利义务,并以合理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责或限责条款,必要时需予以说明。 格式条款的定义与特征 格式条款是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未与对方协商的合同内容,常见于水电、电信、保险等行业。其特点包括:单方制定性、内容不可协商性,以及提供方的经济优势地位。 提供方的法定义务 提供方必须公平设定双方权责,并采取显著方式(如加粗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可因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补偿,但需满足三大核心条件:规章制度本身合法有效、劳动者行为达到“严重”程度、解除程序符合法律规定。​ ​ ​​规章制度合法性​ ​ 用人单位需确保规章制度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且通过民主程序(如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制定并公示。例如,规定“旷工3天可解除合同”需与劳动法精神一致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三十九条全文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核心亮点包括:试用期不符合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重大失职或舞弊、双重劳动关系、欺诈或无效合同、刑事责任等情形。 ‌ 该条款为用人单位合法终止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强调劳动者需履行基本义务,保障企业用工自主权。 ‌1. 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 ‌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需注意的是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情况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规定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存在某些违法行为时,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一、用人单位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 用人单位未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用人单位未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未提供符合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内容

​​《劳动法 》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该条款赋予特殊行业灵活调整工时权限,但需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前提,​​核心亮点包括审批程序合法性、行业特殊性认定、替代方案合理性​ ​。 ​​适用范围明确​ ​:仅针对因生产特点无法执行标准工时(每日8小时/每周44小时)的企业,如连续生产的制造业、季节性行业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条例第四十条

劳动合同条例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核心亮点包括医疗期满不能胜任、客观情况变化导致无法履行及劳动者能力不足时的处理规则 ‌,并要求用人单位履行提前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等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 ‌一、适用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 ‌ ‌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或调整岗位仍无法胜任 ‌: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工伤医疗期满后,无法继续原工作,且调整岗位后仍无法履职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明确了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七种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是关于经济补偿的规定,它详细列举了用人单位在以下七种情形下,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当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时,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原文内容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主要规定了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并明确了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但需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这一条款旨在保障劳动者获得公平合理的劳动报酬,防止工资歧视,并确保工资制度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按劳分配原则 是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意味着劳动者获得的报酬应当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劳动质量和劳动成果相匹配。这一原则鼓励劳动者积极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三款

​​《劳动法 》第四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双方协商变更未果时,用人单位可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合同。​ ​ 这一条款的核心在于平衡劳资双方权益,既赋予企业应对经营变动的灵活性,又保障劳动者获得合理补偿的权利。 ​​适用条件严格​ ​:触发该条款需同时满足三个要件——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政策调整、企业迁移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二项

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二项明确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岗后仍无法胜任的,用人单位可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支付经济补偿。 适用情形 该条款针对的是劳动者因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岗位要求的情况,需满足“不能胜任工作→培训/调岗→仍不能胜任”的递进条件。用人单位需提供考核标准、培训记录等证据链。 解除程序 用人单位必须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39条和第40条

劳动法第39条和第40条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重要法律依据,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不同情形下的解除权,同时也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下是对两条法规的详细解读: 劳动法第39条:过失性解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用人单位可以单方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 :在试用期内,如果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四十条第三款

​​《劳动法 》第四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双方协商未果时,用人单位可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合同。​ ​ 这一条款的核心在于平衡企业经营自主权与劳动者权益,​​关键亮点包括“客观情况重大变化”的界定、协商前置程序及补偿标准​ ​,是企业合法调整用工关系的重要依据。 ​​“客观情况重大变化”的判定​ ​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25条第二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这一条款明确了企业在特定条件下合法终止劳动关系的权利,同时也对劳动者的行为规范提出具体要求。 ‌具体适用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 ‌违反规章制度需达到“严重”程度 ‌。例如多次旷工、故意损毁公司财产、泄露商业秘密等行为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第三项内容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第三项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这一条款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条款,在以下三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0条第三款解读

​​《劳动合同法 》第40条第3款的核心在于:当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双方协商未果时,用人单位可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合同。​ ​ 这一条款平衡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与劳动者权益,​​关键点包括“客观情况重大变化”的界定、协商程序的必要性,以及合法解除的补偿机制​ ​。 客观情况的“重大变化”通常指企业转产、搬迁、政策调整等不可归责于双方的情形

2025-05-13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