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27条原文

《劳动合同法》第27条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情形的规定,明确了哪些情形下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以及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以下是对《劳动合同法》第27条原文的详细解读:

  1. 1.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情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例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包含违反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工资支付规定等强制性法律条款的,该合同或相关条款无效。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如果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存在欺诈、胁迫等行为,导致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该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无效:例如,合同中约定用人单位可以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而不承担任何责任,或者排除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基本权利的条款无效。
  2. 2.部分无效与整体无效: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如果劳动合同中某些条款无效,但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效力,其他条款仍然有效。例如,合同中关于工作时间和工资的条款无效,但关于工作地点和岗位的条款仍然有效。部分无效导致合同整体无效的,合同全部无效:如果合同中的某些无效条款是合同的核心内容,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则合同整体无效。例如,合同中关于工作内容的条款无效,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则合同整体无效。
  3. 3.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即使劳动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如果劳动者已经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仍需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如果劳动合同无效是由于一方过错造成的,过错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例如,用人单位因欺诈导致合同无效,应当赔偿劳动者因此遭受的损失。
  4. 4.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即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仍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已提供劳动的报酬。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返还因无效合同取得的利益:如果劳动者因无效合同获得了不当利益,用人单位有权要求返还。例如,劳动者因无效合同获得了高额违约金,用人单位有权要求返还。

《劳动合同法》第27条明确了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具体情形,以及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这不仅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规范了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来说,了解并遵守这一条款,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本文《劳动合同法27条原文》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077158.html

相关推荐

最新劳动法47条规定

​​《劳动法 》第47条明确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支付半月工资,半年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高收入劳动者(月工资超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三倍)的补偿标准上限为三倍月均工资且年限不超过12年。​ ​ ​​补偿计算核心规则​ ​ 经济补偿与工作年限直接挂钩,体现对劳动者贡献的认可。例如,工作5年3个月按6年计算补偿,即6个月工资;工作3个月则支付半月工资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7条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7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1. 工资分配方式的自主确定权: 劳动法第47条赋予了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的权利。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员工绩效等因素,灵活采用不同的工资计算和发放方式,如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绩效工资等。 2.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解释

《劳动合同法》第47条是关于经济补偿金计算的核心规定,其核心内容如下: 一、基本计算标准 年限与工资基数 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月工资计算:以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数,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 工资上限 若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则按3倍标准计算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7条赔偿

​​《劳动合同法 》第47条明确规定了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按劳动者工作年限支付,每满1年补偿1个月工资,超6个月不足1年按1年计算,不足6个月补偿半个月工资。​ ​高收入者(月工资超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补偿标准及年限设上限,月工资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收入计算,包含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 ​​补偿计算核心规则​ ​ 工作年限是补偿基数,例如工作3年7个月可获4个月工资补偿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7条规定全文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如下: 一、基本计算标准 年限与工资 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二、高工资劳动者的特殊规定 “双封顶”原则 经济补偿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 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三、月工资的定义 计算基准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47条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47条明确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一、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 工作年限的认定 :经济补偿的计算以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为基础,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特殊情况处理 :工作满六个月但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工作不满六个月的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8条细则全文

劳动法第38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这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重要保障。该条款还规定了在特殊情况下支付加班工资的标准,如休息日安排工作且不能补休时需支付不低于200%的工资报酬。 劳动法第38条是关于劳动者休息权和加班工资的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保每周至少一天的休息时间 :为了维护员工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法律规定每个雇员都应享有每周至少一天的完整休息时间

2025-05-13 资格考试

反电信诈骗法38条适用

《反电信诈骗法》第38条的核心适用要点包括:明确电信诈骗的定义、严格规范电信业务经营者责任、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以及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这些要点旨在通过法律手段有效遏制电信诈骗行为,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明确电信诈骗的定义 是适用《反电信诈骗法》第38条的基础。该条款对电信诈骗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指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电信渠道,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36条37条38条

​​劳动合同法第36、37、38条分别规定了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单方解除权及用人单位过错导致解除的情形,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核心条款。​ ​其中,​​协商解除需双方一致同意​ ​,​​劳动者提前通知即可解约​ ​,而​​用人单位违法时劳动者可立即解约且无需通知​ ​,这些条款共同构建了劳动关系的平衡机制。 ​​协商解除的灵活性​ ​:第36条明确劳动合同可通过双方协商一致解除,体现契约自由原则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38条条款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劳动者‌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且‌主张经济补偿 ‌,核心适用情形包括‌用人单位拖欠报酬、未缴社保、违规强令作业 ‌等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该条款为劳动者提供了主动终止劳动关系并追究用人单位责任的法定依据。 ‌情形一: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延迟或克扣工资、奖金等合法收入,劳动者可立即解除合同。例如,连续两月未发工资即构成严重违约,劳动者除解除关系外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47条内容细则

‌劳动法第47条明确了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具体标准,核心内容包括按工作年限计算补偿金、月工资基数上限及支付情形等。 ‌ 关键亮点为:‌补偿金按工作年限分段计算;月工资高于地区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封顶;支付情形涵盖合同解除、终止等多种法定条件。 ‌ ‌补偿金计算规则 ‌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补偿;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算

2025-05-13 资格考试

新劳动法第38条规定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八条是关于劳动者休息权的重要条款,其核心内容如下: 一、基本休息权保障 用人单位必须确保劳动者每周至少享有 1天连续休息时间 ,这一规定是劳动法对劳动者基本休息权益的明确保障。 二、特殊工作制的补充规定 若因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需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进行: 一般情况 :每日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特殊原因 :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7条和87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7条明确经济补偿标准,第87条规定违法解雇的双倍赔偿责任,二者共同构成劳动者离职权益的核心保障。​ ​ 第47条以工作年限为基准分段计算补偿金,并对高收入者设置三倍社平工资和12年上限;第87条则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行为施加惩罚性赔偿,标准为47条的二倍。 ​​经济补偿的精准计算​ ​ 根据第47条,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分段支付: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至1年按1年计算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司法解释

《劳动合同法》第38条明确赋予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并为经济补偿提供了法律依据。以下是该条款的核心内容和适用条件的详细解读: 1. 核心内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当用人单位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 ;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38条规定被迫离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存在特定违法行为时,可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以下是具体要点: 一、被迫离职的法定情形 未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劳动者可解除合同。 未及时足额支付报酬 包括工资、加班费等未按时足额发放,劳动者可主张解除并获经济补偿。 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38条规定可以领失业金吗

​​劳动法第38条规定的情形下,劳动者可以申领失业金,但需同时满足“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等法定条件​ ​。​​关键点在于:用人单位存在未支付工资、未缴社保等违法行为导致劳动者解除合同,且需参保满1年并完成失业登记​ ​。 ​​法律依据明确​ ​:根据《劳动合同法 》第38条,若用人单位存在未提供劳动保护、拖欠工资、未缴社保等情形,劳动者解除合同属于“非自愿失业”,符合失业保险金申领条件。

2025-05-13 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8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六种情形,核心亮点包括: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拖欠工资、未缴社保、规章制度违法等,且特殊情况下(如暴力胁迫)劳动者可立即解除无需告知。 未履行劳动保护或条件 用人单位未按合同提供安全防护设备或基本工作条件时,劳动者有权解除合同,例如长期缺乏必要防护措施导致健康隐患。 拖欠或克扣劳动报酬 包括无故延迟发放工资、不足额支付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和46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和第46条详细规定了劳动者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有权获得经济补偿 。这些条款为劳动者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确保他们在面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或不公正待遇时,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以下是对这两条法律规定的详细解读: 1.第38条: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或工作条件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二款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下,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 ‌ 这一条款为劳动者提供了在遭遇欠薪时的法律救济途径,同时明确了用人单位的支付义务与违规后果。以下从适用情形、行使条件及法律效力三方面展开分析。 ‌第一,适用情形需满足“未及时足额支付”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需按月支付工资,若存在拖欠、克扣或未按约定标准支付(如绩效工资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38条内容

​​《劳动合同法 》第38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6类法定情形,包括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拖欠工资、未缴社保等严重违约行为,并赋予劳动者在暴力胁迫等紧急情况下立即离职的权利。​ ​ 该条款是劳动者**的重要法律武器,尤其强调​​用人单位过错责任与经济补偿金​ ​的关联性。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以下6类情形: ​​劳动保护与条件缺失​ ​:用人单位未提供安全防护措施

2025-05-13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