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财产返还、损失赔偿及特定情形下的违法所得收缴,旨在恢复原状、惩戒过错方并维护公平秩序。以下是具体法律后果及实践要点:
一、财产返还与恢复原状
合同被判定无效后,双方需互相返还已取得的财产。若原物无法返还(如已消耗或毁损),应按市场价折价补偿。例如,A因无效合同收取B的定金,应全额退还;若定金已用于其他用途且无法退回,需以等额现金替代。恢复原状是基本原则,避免一方因无效合同不当获利。
二、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
若合同无效是因一方欺诈、胁迫或违反法律导致,过错方需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实际损失。例如,甲方虚构资质诱使乙方签约,合同无效后,乙方为履行合同支付的筹备费用可要求甲方赔偿。赔偿范围以直接损失为限,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损失与过错行为的因果关系。
三、恶意串通所得财产收归国有或集体
对于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法院可收缴已取得或约定取得的财产。例如,为逃避债务签订虚假买卖合同转移资产,一旦无效,相关财产可能被依法追缴,上交国库。此规定强调法律对违法行为的惩戒性,防止利用合同从事非法活动。
合同无效后的处理核心是消除无效合同的影响并追究过错责任。当事人应注重合同订立时的合法性审查,避免因条款违法或程序瑕疵导致无效风险,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