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强调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劳动教育实践。
-
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
通知要求,中小学每周不少于1课时劳动教育课,职业院校劳动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校本科阶段劳动教育不少于32学时。课程内容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注重实践性与体验性。 -
劳动素养成为升学参考依据
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结果将作为评优评先、毕业考核的重要参考,部分省份试点将其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未来可能影响升学录取。 -
家校社协同推进
学校需开设劳动实践场所,家庭要鼓励孩子承担家务,社区和企业应提供实践机会,形成全社会支持劳动教育的氛围。 -
保障措施与资源投入
各地要配齐劳动教育教师,加强师资培训,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基地建设,确保劳动教育落地见效。
劳动教育新规旨在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未来或进一步优化评价标准,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