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25年寒假通知已下达,全国中小学假期安排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普遍放假4-5周,高三学生假期压缩至10天左右,部分地区实行差异化放假政策。
-
假期时间与学段差异
小学和初中寒假通常从2025年1月中旬开始,持续至2月中旬,如北京义务教育阶段放假5周零1天(1月12日-2月16日),上海中小学统一放假26天(1月20日-2月14日)。高中阶段放假时间较短,例如江苏普通高中仅21天(1月23日-2月12日),高三学生假期更紧张,部分地区如北京由学校自行安排,部分学校仅放假10天。 -
政策背景与家长反馈
寒假安排结合“双减”政策要求,严格控制书面作业量,鼓励实践性活动。但家长对假期长短态度分化:低年级家长担忧孩子无人看管,高年级家长则焦虑学业衔接。多地教育部门通过家校协同、开放校外场馆等措施缓解矛盾,如贵州省开展“暖冬行动”帮扶留守儿童。 -
安全与违规监管
教育部要求各地排查校园安全隐患,严查违规补课及隐形培训,明确禁止学校组织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对违规机构采取“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黑名单制度。部分地区如镇江市规定开学第一周不组织考试,减轻学生压力。 -
地域特色与灵活调整
北方地区因气候因素放假较早,如陕西榆林小学初中1月11日放假;南方如重庆寒假长达30天(1月18日-2月17日)。高校附属中小学或实验学校可参照高校假期调整,如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春假连休9天(4月26日-5月4日)。
提示: 家长需关注本地教育局官方通知,提前规划假期活动,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平衡学习与休息。教育部门将持续通过线上讲座、家访等方式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