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的内容,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食品安全定义与标准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不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其核心目标是预防食品污染和危害,保障公众健康。
二、食品安全的核心要点
-
保持清洁
-
勤洗手,使用洁具和消毒餐具,避免交叉污染。
-
厨师需穿戴清洁工作服,定期清洁消毒工具和厨房环境。
-
-
生熟分开
- 生熟食物、厨具、容器需分开存放,防止细菌交叉污染。
-
彻底煮熟
- 烹饪温度需达到70℃以上,确保有害微生物被杀灭,避免二次污染。
-
安全存储
-
食物冷却后及时冷藏或冷冻,避免常温下长时间存放。
-
定期清理冰箱,检查食品包装完整性,避免过期或变质。
-
-
安全用水与原料
- 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源,选择新鲜食材,避免使用野生植物或不明来源食品。
三、食品添加剂与标签规范
-
添加剂管理 :新版标准删除了落葵红、密蒙黄等5种添加剂,罐头、酒类等食品禁止使用防腐剂(如ε-聚赖氨酸盐酸盐)。
-
标签要求 :需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及QS标识,禁止“三无”产品。
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国家标准 :涵盖微生物指标、添加剂限量、营养标签等,2025年新增50项标准。
-
监管措施 :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实施全程监管,严查违法生产行为。
五、消费者防护建议
-
选购原则 :选择正规商家,查看资质证照,核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
外出就餐 :注意餐馆卫生,避免食用生鱼片、半生不熟食物。
-
储存注意 :分类存放食品,及时清理过期产品,防止虫鼠污染。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降低食源性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