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期间员工不能辞职的主要原因是法律强制规定员工劳动关系存续,以保障企业重整顺利和社会稳定。核心亮点包括:①法律强制保留劳动关系;②员工辞职可能影响重整计划执行;③员工权益通过法定程序优先保护。
-
法律强制保留劳动关系
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法院受理破产重整后,企业所有劳动合同自动延续至重整程序结束。在此期间,员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无效,企业也不得随意解雇员工。这一规定旨在维持企业基本运营能力,避免因人员流失导致重整失败。 -
员工辞职可能影响重整计划执行
重整期间的企业依赖现有团队维持生产或服务。若核心岗位员工集中离职,可能导致技术断层、客户关系中断,甚至直接导致重整方案无法实施。例如制造业企业若流失关键技术工人,将直接影响产能恢复。 -
员工权益通过法定程序优先保护
法律明确将员工工资、社保等债权列为优先清偿范围。员工留在企业不仅能持续获得劳动报酬,其历史欠薪也较普通债权人更优先受偿。若员工擅自离职,反而可能丧失法定优先权保障。
需注意的是,员工遇企业拖欠工资超3个月或未缴社保时,可依法向管理人提出解除合同,但需经法院确认。重整成功后,员工可选择留任或依法获得补偿后离职。这一制度平衡了企业重生机会与劳动者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