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以“不安排工作”的方式变相辞退员工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有权要求恢复岗位或索赔。关键点在于:用人单位单方面停止工作安排却未正式解除劳动合同,构成恶意规避经济补偿义务;若员工被长期闲置且未获合理工资,可视为“变相解雇”,可通过劳动仲裁**。
-
法律明确禁止变相辞退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不得通过不提供劳动条件(如停止工作安排)迫使员工离职。若公司既不解除合同也不安排工作,员工可主张公司违法,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支付赔偿金(2倍经济补偿)。 -
员工应对策略
- 保留证据:记录公司未安排工作的书面通知、沟通记录、工资发放异常等;
- 书面催告:要求公司明确工作安排或解除合同,留存送达证明;
- 法律途径: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主张公司“未按合同提供劳动条件”。
- 企业合规风险
公司若想合法辞退员工,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如证明员工不胜任且经培训/调岗后仍不合格),否则可能面临赔偿金、行政处罚甚至声誉损失。
提示:遭遇此类情况时,切勿主动辞职或被诱导签离职协议,应积极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劳动仲裁时效为1年,建议尽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