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故意拖延不辞退员工可能构成违法,劳动者有权通过法律途径**。关键点包括:企业无正当理由拖延属恶意行为、员工可主张赔偿金及工资损失、**需注重证据收集。以下是具体分析:
-
法律定性:根据《劳动合同法》,企业无合法理由拖延解雇或拒签合同属违法行为。例如,员工符合解约条件但企业故意不处理,需承担赔偿责任。若合同未到期且员工无过失,则企业行为可能不违法,需结合具体条款判断。
-
常见侵权行为:包括以“架构调整”为名变相拖延、试用期结束拒签合同、口头承诺转正后补签等。员工需警惕此类套路,保留书面通知、考勤记录等证据。
-
**步骤:
- 证据优先:收集工资流水、工作邮件、同事证言等,证明企业拖延事实。
- 协商与投诉:先书面要求企业改正,无效后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申请仲裁。
- 赔偿主张:违法解雇可索赔2N个月工资,未签合同可索要双倍工资差额(最长11个月)。
-
企业风险提示:恶意拖延可能导致高额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声誉损失。建议企业规范流程,避免因小失大。
总结:劳动者遇企业拖延应主动**,企业则需遵守法律红线。双方均应明确权利义务,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