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无果则仲裁或诉讼
当公司既不安排工作又不辞退员工时,可采取以下法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一、明确公司行为性质
-
收集证据
-
考勤记录 :证明正常出勤意愿;
-
工资流水 :显示工资发放异常(如仅发基本工资);
-
沟通记录 :与上级、同事的聊天记录或邮件往来。
-
-
判断是否构成“未提供劳动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若公司长期不安排工作且不支付报酬,可能构成违约,员工可主张解除劳动关系。
二、主动**步骤
-
协商沟通
-
以书面形式要求公司明确处理方案(如恢复工作、支付工资或解除劳动关系);
-
若公司拖延或拒绝回应,可记录沟通内容作为证据。
-
-
发送正式通知
-
通过快递、邮件等方式发送《关于提供劳动条件的通知》,明确工作安排和薪资支付期限;
-
若公司未在约定期限内响应,可视为默认违约。
-
-
保留证据链
-
每日拍摄工作现场照片或视频,记录待命状态及工资发放情况;
-
建立证据档案,包括考勤记录、工资条、沟通记录等。
-
三、法律途径
-
申请劳动仲裁
-
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要求恢复工作或支付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
仲裁时效为一年,需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起。
-
-
投诉与诉讼
-
若仲裁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监察部门可责令公司限期整改,逾期不处理的,可支持劳动者的仲裁或诉讼请求。
-
四、注意事项
-
避免自行辞职 :未主动解除劳动关系时,公司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且可能影响个人征信;
-
保留基本权益 :即使未工作,仍有权要求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
通过以上步骤,可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因公司不当行为导致额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