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的每一层都承担着独特功能,共同构成电路板的“立体交通网”。 信号层是电流的高速公路,电源/接地层提供稳定能量,阻焊层像防护服隔绝氧化,丝印层则是元器件的“身份证”。多层协作实现精密电路设计,以下是核心作用解析:
-
信号层(Top/Bottom/Mid Layer)
直接承载元器件和导线,顶层多用于放置元件,底层侧重焊接,中间层在复杂板中疏导高频信号。双面板通过过孔实现层间互通,避免交叉干扰。 -
电源/接地层(Internal Plane)
多层板专属的“能量中枢”,铜箔整片覆盖降低阻抗,为元件提供稳定电压,同时通过接地屏蔽电磁干扰,提升信号完整性。 -
阻焊层(Solder Mask)
绿色环氧树脂涂层覆盖非焊接区,防止焊锡粘连短路。开窗设计暴露焊盘铜箔,其负片特性意味着图层区域实际是未覆盖绿油的部分。 -
丝印层(Silkscreen)
白色文字标注元件编号、极性及参数,辅助人工装配与维修。现代高密度板可能仅保留关键标识以避免空间浪费。 -
机械层(Mechanical)
定义PCB外形轮廓和钻孔定位,包含V-cut分板线、螺丝孔等结构信息,是制造商加工的依据基准。 -
特殊工艺层
- 钢网层(Paste Mask):SMT贴片的锡膏印刷模板,精确控制焊盘上锡量。
- 禁止布线层(Keep-Out):划定布局禁区,防止元件或走线超出安全范围。
- 钻孔层(Drill Drawing):标注通孔/盲孔的坐标与孔径,确保层间精准导通。
提示: 设计时需用软件协调各层关系,例如阻焊开窗需比焊盘外扩0.1mm,丝印避免覆盖焊盘。理解这些“图层语法”是高效PCB设计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