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过炉后变形可通过优化材料、设计、工艺及使用治具等多维度解决,核心方法包括选用高Tg板材、增加板厚、降低炉温、均匀布局铜层、减少拼板尺寸及采用过炉托盘等。
-
材料优化:优先选择高Tg(玻璃转换温度)板材,如Tg≥170℃的材料,高温下不易软化变形。若成本允许,可选用CTE(热膨胀系数)更低的填料型基材,减少热应力导致的翘曲。
-
设计调整:
- 板厚控制:避免使用低于1.0mm的薄板,推荐1.6mm厚度以增强结构刚性。
- 铜层均匀性:避免单面大面积铺铜,确保电源与地层铜箔分布对称,减少热胀冷缩差异。
- 拼板与V-Cut:缩小拼板尺寸,长边垂直过炉方向;用邮票孔或实连接替代V-Cut,降低结构强度破坏风险。
-
工艺改进:
- 温度曲线:降低回流焊峰值温度或减缓升温/冷却速率,如将升温斜率控制在1-2℃/秒。
- 层压与钻孔:压合时采用对称叠板设计,避免非均匀应力残留;钻孔后增加应力释放工序。
-
治具辅助:使用铝合金或合成石过炉托盘固定PCB,双面夹持可抵消热变形。托盘需耐高温且与板型匹配,虽成本较高但效果显著。
总结:综合评估成本与需求,优先从设计和材料入手,工艺优化为辅,治具作为终极方案。定期监测板材来料质量与生产环境湿度(建议≤60%),可进一步预防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