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后若拖欠员工工资,员工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但需满足“恶意欠薪”的刑事立案条件(如转移财产、逃匿等)。 更常见的**途径包括劳动监察投诉、仲裁或诉讼,关键是要保留劳动合同、工资记录等证据,并注意1年内仲裁时效限制。
-
报案可行性
若公司存在《刑法》第276条之一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情形(如老板跑路、故意转移财产),报警后警方可刑事立案。但普通经营困难导致的欠薪需优先通过劳动部门解决。 -
核心**步骤
- 协商调解:优先与公司协商,要求出具欠条或支付协议。
- 行政投诉: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提交证据(合同、工资条等),责令公司限期支付。
- 劳动仲裁:申请仲裁可主张工资+经济补偿,裁决后公司拒不履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民事诉讼:若公司已注销,可起诉股东要求个人承担清偿责任(需证明清算程序违法)。
-
特殊情形处理
- 公司破产:员工工资属优先债权,需在破产清算中申报。
- 证据不足:通过银行流水、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补充证明劳动关系和欠薪事实。
提示:恶意欠薪可能面临3年以下刑期,但员工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高效途径。建议尽早行动并咨询专业律师,避免错过**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