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宅基地流转协议是否合法,核心在于审查主体资格、程序合规性及内容合法性三大要素,重点包括:双方必须为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经村集体书面同意并备案、遵循“一户一宅”原则且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
主体资格严格限定
流转双方需均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城镇居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购买宅基地均属无效。协议中需明确双方户籍信息,并提供最新身份证明,确保受让人无其他宅基地且符合分户条件。 -
程序合规性缺一不可
合法流转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取得乡镇政府批准备案。关键材料包括:共有人同意书、村民决议、宅基地坐标图及房屋现状影像。未经集体同意的私下交易或口头协议均无效。 -
内容条款需规避五大雷区
协议中禁止出现“非农户籍”“商业开发”“超20年租期”等违规表述,必须明确土地用途仅为居住。若涉及房屋一并转让,需附建房审批文件,并约定违约责任(如日3‰违约金)。 -
权属变更与证据留存
完成转让后30日内需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保留全程录音录像、资金交割凭证。2025年起全国推行宅基地智能监管平台,所有交易需扫码核验备案信息,缺失登记将导致权益无法保障。
提示:遇到疑似违规条款(如“以租代售”或用途变更),立即通过12336举报。建议签约前咨询司法所或律师,确保协议符合最新地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