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村土地确权迎来关键突破: 宅基地“三权分置”全面落地,农民可出租、入股闲置农房增收;耕地保护升级为“非粮化”管控,高标准农田补助达2400元/亩;数字化确权加速推进,电子产权证支持在线抵押融资。以下为最新政策亮点解析:
-
宅基地改革激活沉睡资产
所有权归集体、资格权归农户、使用权可流转的“三权分置”框架确立,农民可通过租赁、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收益与村集体按7:3分配。但政策严控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退休干部下乡建房也被禁止。浙江义乌试点宅基地拍卖成交价达3200元/㎡,安徽推出“土地换养老金”模式,2亩宅基地可置换每月800元补贴。 -
耕地保护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央将耕地用途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的罚款升至1000元/㎡。2025年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东北、黄淮海等主产区推广黑土地保护、节水增粮技术,目标亩均增产100公斤。补助标准提至2400元/亩,叠加地方配套后部分地区达3000元/亩。河南、山东推行“一户一田”改革,零散耕地整合后农机效率提升40%。 -
数字化确权与权属保障
“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将于2025年底完成,电子产权证支持在线抵押。江苏昆山运用区块链技术防篡改权属数据,河南汤阴通过卫星遥感识别违规占地并收回41亩集体土地。进城落户农民可保留宅基地使用权,城镇户籍子女可继承农房所有权,但房屋倒塌后宅基地须归还集体。 -
集体土地入市与乡村振兴联动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入市,全国33个试点县累计成交15.6万亩,金额超800亿元。江苏宜兴出让138公顷土地撬动30亿元投资,山东郓城建设光伏电站为村集体年创收80万元。浙江安吉结合碳汇交易与宅基地盘活,农户年增收2万元。
提示: 农民需关注户籍状态与地方政策细则,通过正规渠道参与土地流转,避免权属纠纷。数字化工具如“土地豫选云”平台可助力透明交易,闲置资源盘活需符合“保底收益+分红”机制以确保长期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