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宅基地新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包括: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原则、分区域限定宅基地面积、优化审批流程、严控耕地占用、鼓励盘活闲置宅基地,并强化违法查处。新规旨在保障农民居住权益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乡村振兴。
-
“一户一宅”与面积标准
每户农村家庭仅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按区域划分上限:城郊/集镇/圩区≤160㎡,淮北平原≤220㎡,山区/丘陵≤160㎡,荒山荒地可放宽至300㎡。地方政府可结合实际情况细化标准。 -
审批流程简化与规范化
实行“农户申请-村组审核-乡镇审批”流程,建立部门联审机制,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月内。原地翻建未超原面积的仅需办理规划许可,无需重新审批。 -
耕地保护与违法管控
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新增乱占耕地行为“零容忍”查处。历史遗留问题分类处置,超占面积需有偿使用(如南谯区按超面积阶梯收费)。 -
闲置宅基地盘活机制
允许进城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改造闲置农房发展民宿、乡村旅游。试点地区探索使用权流转,最长30年,收益由农户与集体分成。 -
权益保障与监督措施
禁止强制收回宅基地或将其作为进城落户条件,审批过程不得收费。违法行为包括未批先建、超占等,将面临拆除、罚款等处罚,并纳入信用监管。
安徽宅基地新规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既守住耕地红线,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农民需关注本地细则,合规申请使用宅基地,避免因历史遗留问题影响权益。政策持续优化中,未来或进一步放宽流转限制,释放土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