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按应发工资计算
双倍工资的赔偿标准并非按实发工资计算,而是按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具体说明如下:
一、计算基数
-
应发工资范围
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但需扣除以下部分:
-
已经支付的工资(如基本工资、加班费等)
-
法律法规规定的扣除项(如社保、个人所得税等)
-
-
特殊情况处理
若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二、计算方式
-
未签劳动合同 :从用工满一个月未签合同的次月开始计算,最多支持11个月的赔偿。
-
已签劳动合同但未约定试用期 :按实际用工时间计算赔偿月数。
-
已签劳动合同但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也计入赔偿月数。
三、其他注意事项
-
赔偿上限
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平均工资3倍,按3倍计算,且年限不超过12年。
-
可同时主张其他权益
可一并主张经济补偿金、加班费、社保等,但需注意总和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
时效限制
仲裁时效为1年,从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之日起计算。
四、示例计算
若劳动者月应发工资为15,000元,但实发工资为12,000元(扣除社保后),且工作满1年未签合同:
- 双倍工资 :12,000元(实发)× 2 - 12,000元(已发)= 24,000元 - 12,000元 = 12,000元 。
通过以上说明可知,双倍工资的赔偿基数为劳动者应得工资而非实发工资,且需结合具体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综合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