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补偿标准最新规定
降薪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否则需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面对降薪有权要求合理解释,可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维护权益,并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违法行为。
1. 劳动法对降薪的规定
- 协商一致:用人单位单方面降薪受严格限制,变更劳动合同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致,采用书面形式。
- 举证责任:企业需提供生产经营状况变化的证明,而非口头说明。
- 最低工资标准:降薪后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 公司无故降薪的赔偿标准
- 补齐欠发工资:受影响员工可要求补齐欠发工资。
- 经济补偿金:若因此终止用工关系,有权索要经济补偿金。
3. 劳动者被降薪后的**措施
- 协商解决: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恢复原工资待遇,并支付工资差额。
- 解除劳动合同:以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 劳动仲裁或诉讼:若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赔偿。
4. 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
- 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 月工资定义: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5. 其他可能的补偿
- 赔偿金: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作为赔偿金。
- 未提前通知的额外补偿:若用人单位未提前30日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应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
- 加班工资及未休年假工资:若存在加班未支付加班工资或未休年假未支付相应工资的情况,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这些拖欠的工资。
- 社会保险及公积金:若用人单位存在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或公积金的情况,可要求用人单位补缴。
6.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以上是降薪补偿标准的最新规定,劳动者在面对降薪时,应了解自身权益,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