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是否有效?关键看三大核心要素: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及公序良俗。合同成立是有效的前提,需审查要约承诺、行为接受或数据互联网等成立要件。
-
合同成立要件
- 要约承诺模式:要约需内容具体且表明受约束意愿,承诺需明确同意。生效时间因对话/非对话方式而异,失效条件包括被拒绝、撤销或实质性变更。
- 行为接受模式:一方履行主要义务且对方接受时成立,即使未采用法定书面形式。
- 数据互联网模式:提交订单或签订确认书时成立,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
合同有效要件
- 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有效;限制行为能力人需法定代理人追认;无行为能力人合同无效。
- 意思表示真实:虚假表示无效,重大误解、欺诈、胁迫等可撤销。需排除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的情形。
- 内容合法性: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如代办违章等违法行为。
-
特殊情形处理
- 效力待定合同:限制行为能力人超范围行为或无权代理合同,需追认后生效。
- 形式要求:法律规定的书面、批准或登记手续未完成的,可能影响生效。
总结:合同有效性判定需逐层分析成立与生效要件,同时关注行为能力和内容合法性。建议签约前审查对方资质、条款合规性,避免无效或可撤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