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抛物对小班幼儿的安全威胁极大,轻则惊吓受伤,重则危及生命。 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家长协作等方式,可有效帮助3-6岁幼儿建立安全意识,掌握“不抛物、远离危险区、及时报告”的自我保护技能。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案:
-
用直观方式呈现危害性
结合动画或实物演示(如鸡蛋从不同高度坠落),让幼儿观察物体下坠的冲击力。例如:从2楼抛下的玩具车可砸碎西瓜,模拟人体头部受创的后果。避免使用血腥画面,但需通过声音、道具碎裂效果强化记忆。 -
角色扮演深化行为准则
设计“小卫士巡逻”游戏:幼儿轮流扮演巡逻员,发现同伴模拟抛物时用童谣制止(如“高楼丢东西,砸到小猫咪,大家不学他,安全要牢记”)。通过正向激励(贴纸奖励)巩固正确行为。 -
家校协同建立习惯
发放亲子任务卡,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检查家中阳台、窗台是否有易坠物品(花盆、衣架),并拍照记录整改结果。班级群定期分享防抛物儿歌,强化家庭场景的应用。 -
法律知识浅显渗透
用“警察叔叔的话”简化为:“高空抛物会让人受伤,犯错要道歉还要赔钱。”避免复杂法律条款,但需传递“行为有后果”的认知。
安全教育需持续渗透于日常,建议每月开展1次主题演练,并将防抛物规则融入班级常规(如户外活动前检查场地)。关键是通过重复和积极反馈,让幼儿从“被动遵守”转化为“主动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