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夜间消防演练方案的核心在于通过“全流程实战+分级响应+智能辅助”体系,确保老年群体在夜间突发火情中快速获救。夜间作为火灾高风险时段,需针对性解决能见度低、值班力量薄弱、失能老人转移难等痛点,关键亮点包括:30分钟内完成全员疏散、智能烟感实时报警、失能老人分级转运机制。
- 隐患排查先行:演练前需开展“地毯式”安全检查,重点排查电气线路、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完好率,建立隐患整改台账并立行立改。例如江苏建湖县通过“日间检查+夜间演练”结合,确保消防系统零故障。
- 分级响应流程:采用“1分钟响应、3分钟处置、5分钟联动”标准。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触发警报并启动预案,灭火组控制初期火势,疏散组按轻便老人、失能老人分级引导,医疗组同步搭建临时救护点。
- 智能技术赋能:引入物联网烟感系统,实时推送火情位置至管理人员终端;微型消防站确保3分钟内抵达现场,提升夜间处置效率。
- 失能老人专项方案:通过“就近集结+分级转运”,如轮椅辅助、湿毛巾防烟等措施,确保行动不便者5分钟内安全撤离。
- 沉浸式培训复盘:演练后开展灭火器“提拔握压”四步法、防烟面罩佩戴等实操培训,发放图文版逃生手册,强化员工“三懂三会”能力(懂常识、懂设施、懂逃生;会排查、会扑救、会疏散)。
定期开展夜间演练并纳入机构考核,结合“月排查、季演练、年比武”机制,方能筑牢安全防线。提示:演练需模拟真实夜间场景(如断电、浓烟),并注重老年群体心理安抚,避免恐慌引发次生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