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若一方存在过错(如重婚、同居、家暴等),无过错方可主张损害赔偿,但财产分割仍以均等为原则,仅在法院裁量时可能适当倾斜照顾无过错方。法律明确过错行为与财产分割无直接因果关系,但若过错方存在转移、隐匿财产等行为,则可少分或不分财产。以下是关键要点:
-
过错情形与法律界定
仅重婚、同居、家暴、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重大过错行为可触发损害赔偿,普通出轨不必然导致财产分割倾斜。需通过聊天记录、保证书等证据证明过错事实。 -
财产分割基本原则
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但法院可结合子女抚养、女方权益、过错程度综合调整比例。例如,无过错方可能分得60%财产,过错方40%(如转移财产或长期同居)。 -
损害赔偿与财产分割的区别
过错方需赔偿精神损害或经济损失,但赔偿金独立于财产分割。例如,过错方可能需支付10万元赔偿,同时财产仍按比例分配。 -
特殊情形的处理
若过错方赠与第三者财物,配偶可起诉追回;若一方伪造债务或转移财产,法院可直接判其少分或不分财产。
提示:主张过错需充分举证,且财产分割需平衡各方权益,建议通过协议或诉讼明确责任。法律保护无过错方,但不会支持“净身出户”等极端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