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在婚内原则上不可分割,但在特定法定情形下允许分割。例如,若一方存在恶意转移、挥霍共同财产,或需支付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而另一方拒绝时,可向法院申请分割。以下分点详述:
-
法定分割情形
根据《民法典》规定,婚内分割共同财产需满足两种条件:一是一方严重损害共同财产利益(如隐匿、变卖、毁损财产或伪造债务);二是为救治负有法定扶养义务者的重大疾病,但另一方拒绝支付医疗费用。法院仅在此类特殊情况下支持分割请求。 -
平等处理权与协商义务
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支配权,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处置大额财产。例如,未经协商低价出售共有车辆,损害另一方权益的,受害方可起诉要求分割售款。 -
司法实践中的例外处理
实际案例显示,法院对婚内财产分割持谨慎态度。若原告能证明对方存在恶意行为(如转移存款用于个人生意且未告知),法官可能调解或判决部分财产分割,但需严格符合法定条件。 -
协议分割的可行性
夫妻可通过书面协议约定财产归属,例如约定部分财产归各自所有。此类协议需双方自愿且内容合法,但仅适用于协商一致的情形,无法替代法定分割程序。
提示:婚内财产分割涉及复杂法律问题,建议提前咨询专业律师,确保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