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以《会计法》为核心,结合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构成,覆盖会计核算、监督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以下是主要法规及执行要点:
一、核心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24年修订)
规范会计行为,明确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责任,强化会计监督,禁止伪造、变造会计资料,并加大法律责任追究力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2014年修正)
规定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准则和法律责任,保障财务信息质量。
二、行政法规
- 《总会计师条例》(2011年)
明确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专业性。
-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1年)
规定财务报告的编制、审核及披露要求,保障信息透明度。
三、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24年征求意见稿)
提供会计核算、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操作指南,规范基础会计工作。
- 企业会计准则与政府会计准则
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规范企业及公共服务的财务报告。
-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
建立内部控制框架,防范财务风险,保障资产安全。
四、执行机制
-
财政部门监管 :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会计工作,地方财政部门负责本区域监管。
-
统一会计制度 :国家实行统一会计制度,特殊行业可制定补充规定。
-
法律责任 :对违法行为(如财务造假)实施罚款、吊销执照等处罚,并禁止打击报复会计人员。
五、最新发展
2024年7月1日起,《会计法》经过第三次修正,进一步强化了数据真实性、信息化管理要求,并完善了跨境会计监管机制。财政部持续推动准则修订(如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以适应经济管理需求。
以上法规共同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会计监管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