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0.51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7% ,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6.42万亿元 ,增长7.1% ;进口14.09万亿元 ,增长12.9% ,贸易顺差为2.33万亿元 。 具体亮点 历史性突破 :2018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比2017年增加2.7万亿元。 增长驱动 :进口增速(12.9%)显著高于出口增速(7.1%),显示国内需求持续扩张。
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十一条,以下项目不计入国家工资总额组成: 奖金类 国务院颁发的发明创造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 运动员、教练员专项奖金 福利与保险费用 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相关支出 离退休人员待遇 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相关支出 劳动保护支出 劳动保护用品及相关费用 特殊工作报酬 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其他非工资性收入 出差伙食补助费
不属于工资总额的项目主要包括各类奖金(如发明创造奖、科技进步奖)、劳动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费、生活困难补助)、离退休人员待遇支出、劳动保护费用(如劳保用品、保健食品)、专项报酬(如稿费、讲课费)以及各类补贴(如独生子女补贴、学生实习补贴)等。 这些项目虽由企业支付,但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均不计入工资总额统计范围,需另行分类管理。 奖金类排除项 :国务院规定的发明创造奖
国家关于基本工资的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确保工资分配的公平性与稳定性。 核心要点包括:基本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具体数额因地区、行业、岗位差异而动态调整;计算方式需遵循法定公式 (如月计薪天数21.75天);用人单位必须按月足额支付 ,且不得克扣或拖欠。 基本工资的法定定义与作用 基本工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报酬核心
利润表 企业营业收入的查询途径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需根据企业类型和信息获取渠道进行选择: 一、上市公司 官方网站 上市公司需定期披露财务报告,投资者可通过公司官网的“投资者关系”或“财务报告”板块查阅年报、半年报等文件,利润表中会明确列出营业收入。 证券交易所网站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需提交至证券交易所并公开披露,投资者可通过交易所官网查询年报、季报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工资总额由以下六部分组成: 计时工资 按计时工资标准(含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等。 计件工资 按计件标准工资和计件超额工资支付的工资,适用于生产岗位等以工作量计酬的情形。 奖金 包括年终奖、绩效奖、加班奖等货币化奖励,如年底双薪属于奖金范畴。 津贴和补贴 涵盖交通补助、餐补、通讯费补贴等
统计局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是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人力资源配置和薪酬水平的重要统计指标,主要包括从业人员数量、工资总额、平均工资等核心数据。 这些指标能够直观展现行业发展状况、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居民收入水平变化。 从业人员统计范围 统计对象涵盖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的全部就业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统计方式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工资总额的计算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将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进行汇总。具体计算方法和组成如下: 一、工资总额的组成部分 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由以下六部分组成: 计时工资 按计时工资标准(含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奖金等。 计件工资 根据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位价和完成合格品数量计算。 奖金 包括工资性质的奖金(如绩效奖金、年终奖等)。
查询公司全年工资总额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具体方法如下: 一、通过公司内部系统查询 登录财务系统 :使用员工ID或账号登录公司财务系统(如集团报表管理模块),选择“工资报表”查看全年总工资、应发工资、实发工资等明细。 生成统计报表 :系统通常会自动生成月度汇总报表,可按需导出全年数据进行分析。 二、通过财务软件查询 工资模块分析 :登录财务软件的工资模块
上一年度工资总额可以通过多种权威渠道查询,包括政府官方网站、个人所得税APP以及专业人事软件等。以下为具体方法和步骤: 1. 政府官方网站 人社局官网 :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年会在官网发布上一年度工资总额相关数据,例如北京市人社局通常在每年5月发布相关信息。 统计局官网 :国家统计局或地方统计局会发布年度工资统计数据,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2. 个人所得税APP 打开个人所得税APP
国家工资总额组成规定明确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加班工资等部分,其中基本工资是核心,津贴补贴和奖金需符合法定标准,加班工资则按法律规定计算。 基本工资 :这是工资总额的核心部分,通常由劳动合同约定,体现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报酬。企业不得随意降低基本工资标准,且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津贴补贴 :包括岗位津贴、高温津贴、交通补贴等,用于补偿特殊工作条件或额外劳动消耗
关于1990年工资总额的规定,主要依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实施),其核心内容如下: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合营单位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工资统计核算。 二、工资总额定义 指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计算以实际支付为准。 三、组成结构 工资总额由6个部分构成: 计时工资:按标准工资和工作时间支付,含基础工资
2018年全国社平工资为68380元 ,这是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数据。而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461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575元。 分区域社平工资 东部地区 :全部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75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部地区 :全部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227元。 东北地区 :全部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1801元。 中部地区
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83.1万亿元 ,同比增长6.4% ,虽增速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但呈现结构优化、新兴动力增强 的特点。工业物流占比超90% ,其中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增速超10%,消费物流成为新引擎 ,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额增速达22.8%,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 工业物流主导但结构升级 :工业品物流总额256.8万亿元
2025年种粮补贴标准迎来多项优化调整,重点体现“精准补贴、提标扩面、绿色导向”三大亮点:基础补贴普遍上涨(如水稻每亩最高500元),规模种植附加补贴最高达150元/亩,新增绿色种植补贴鼓励生态农业,并通过“一卡通”直补到户确保资金高效透明。 基础补贴全面上调 。水稻补贴标准为每亩300-500元,部分地区叠加地方补贴后可达500元;玉米、小麦分别提升至150-200元/亩
种粮补贴通常 不按人头发放 ,而是以 种植面积 或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为依据。具体政策因地区而异,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按种植面积发放为主 国家粮食直补(如种粮直补)普遍以实际种植粮食的面积作为补贴依据,直接针对种粮农户。例如,河北、内蒙古等主产省份明确要求按面积补贴。 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发放对象 补贴归土地承包经营者所有,即使土地被转包,也按承包协议执行。例如,原户主将土地转租后
农村种粮大户补贴政策是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而实施的重要举措。以下是该政策的亮点和详细内容: 1. 补贴标准 根据政策,2023年至2025年,种粮大户的补贴标准分别为每亩不低于70元、45元和20元。这些补贴资金由市级财政列支,不足部分由区县安排资金补足。 2. 申请条件 申请补贴的种粮大户需满足以下条件: 在当地从事粮食种植; 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 按时完成粮食种植任务
2024年中国人工资中位数约为34707元/年(约2892元/月) ,其中城镇打工人月收入中位数达5783元,但农村仅1634元。收入差距显著:一线城市中位数超4000元,而全国超6亿人月薪不足3500元,月入过万者仅占1.16%。 收入分层现状 • 金字塔底部:月薪3000元以下覆盖2.03亿人,5000元以下合计13.28亿人 • 中间群体
34707元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即工资中位数)为 34,707元 ,按年度数据计算约为 28,925元/月 。以下是相关补充信息: 整体情况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41,314元 ,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比值为84.0%,表明收入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 城乡差异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49,302元 ,同比增长4.6%,占全国平均数的91.0%
2024年全国工资中位数数据揭示了一个关键现实:半数中国人的月收入不足3000元 (年收入中位数34707元),且城乡差距显著——城镇居民中位数月收入约4108元,而农村仅1634元。高收入群体拉高平均值 的现象尤为突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中位数高出19%,反映出收入分配的结构性失衡。 中位数与平均值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