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裁员补偿标准的核心是依据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计算,具体规则为: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6个月至1年按1年计算。 高收入者(超过当地社平工资3倍)补偿金按3倍封顶且年限不超过12年,违法裁员需支付双倍赔偿(2N)。 特殊情形下(如未提前通知)可能涉及“N+1”补偿。
-
基础补偿标准(N)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 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
- 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算;
- 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月工资为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应得工资(含奖金、津贴等),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计算。
-
高收入者的特殊规则
若月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补偿标准按3倍数额支付,且补偿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例如,月薪4万元(假设社平工资1万元),工作15年最高补偿为。 -
违法裁员的赔偿(2N)
用人单位未按法定情形裁员(如虚构经营困难、未提前通知或裁减孕期员工等),需支付双倍经济补偿,即2N。例如,工作3年违法裁员需赔偿6个月工资。 -
“N+1”补偿的适用场景
企业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解除合同(如员工不胜任工作或客观情况变化),但未提前30日通知时,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即“N+1”。 -
不可裁员的情形
孕期/哺乳期女职工、工伤未鉴定员工、医疗期内患病者等受法律保护,企业若裁员需恢复劳动关系或支付2N赔偿。
总结:遇到裁员时,务必要求企业出具书面通知并核对补偿明细。若月工资或工作年限存在争议,可申请劳动仲裁。法律明确规定了补偿底线(N)与赔偿利剑(2N),劳动者应主动**以保障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