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已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快递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至驿站或快递柜,违者将面临罚款。但实际执行中,驿站取件仍是主流,顺丰、京东等高端品牌上门率较高,而“通达系”快递因成本压力普遍需用户主动要求或付费增值服务才能上门。
-
新规核心要求
新规第28条明确要求快递企业必须征得用户同意后才能投递至驿站或快递柜,否则可处以1万至3万元罚款。实践中,部分企业通过AI电话、短信或电商平台选项征询用户意见,但“先投放后通知”现象仍普遍存在。 -
执行现状与矛盾
- 消费者体验:多数普通快递仍默认投放驿站,仅大件或主动沟通后可能上门。顺丰、京东因派费高(单件1.5-2元)基本保障上门服务,而“通达系”快递员单件派费仅0.3元,上门成本难以覆盖。
- 快递员困境:日均派件量超300单,若全部电话确认并上门,效率下降50%以上。部分快递员因投诉被罚千元,驿站代收费用(0.5-0.8元/件)进一步压缩收入。
-
行业应对与创新
企业推出分层服务(如中通“好快”、圆通“圆准达”),收取1元上门附加费;智能设备如无人车、无人机试点应用,但短期内难解末端配送矛盾。监管部门通过罚款和约谈督促合规,但强调需平衡消费者权益与快递员生存压力。
总结:新规实施后上门服务有所改善,但全面落地仍需解决派费机制与成本分摊问题。消费者可通过购物平台预设偏好或主动投诉**,而行业长期需探索效率与服务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