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CMI(病例组合指数)通俗来说就是衡量医院收治病例的平均难度和资源消耗水平的指标,数值越高代表处理的疑难重症比例越大,能侧面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
-
核心作用
CMI像医院的“难度计分牌”,数值1.0为基准线:高于1说明医院常接诊复杂病例(如三甲医院通常1.5-2.0),低于1则多为轻症(如社区医院约0.6-0.8)。 -
计算逻辑
基于疾病诊断分组(DRG),将每种病例按治疗花费、手术复杂度等赋予权重,再取全院平均值。例如:肺癌手术权重=3.0,感冒=0.3,若两者数量各半,CMI=(3.0+0.3)/2=1.65。 -
实际意义
- 对患者:高CMI医院往往有更专业的团队和设备,适合重症需求;
- 对管理:医保拨款、评级考核会参考CMI,激励医院提升技术水平而非“小病大治”。
-
常见误区
CMI高≠疗效好,需结合治愈率等指标;专科医院(如儿童医院)因病种特殊,CMI可能低于综合医院。
CMI是医疗资源的“温度计”,帮助患者理性择院,也推动医院优化诊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