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兵书是西周吗

中国最早的兵书并非西周时期,但西周确实出现了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具体结论如下:

  1. 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由春秋时期孙武所著,早于西方《战争论》约2300年。

  2. 西周时期的军事理论著作

    西周晚期有《军志》和《军政》两部兵书,但已失传,仅通过《左传》和《十一家注孙子》中的引述片段得以间接了解。这两部书被部分资料列为“中国最早的兵书”,但属于未完整流传的早期著作。

  3. 时间线对比

    • 《孙子兵法》:春秋时期(约前5世纪)

    • 《军志》《军政》:西周晚期(具体年代不可考)

    西周时期的兵书早于《孙子兵法》,但《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

总结 :西周有重要军事理论著作,但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

本文《中国最早的兵书是西周吗》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409075.html

相关推荐

中国革命一词产生于西周其寓意是

中国革命一词产生于西周,其寓意是 换命 。具体分析如下: 起源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周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的“革命”指商汤和周武王推翻旧朝的政权更迭行为,强调顺应天命与民意。 核心寓意解析 “换命”的含义 :在古代语境中,“革命”特指改朝换代,即通过暴力或和平手段推翻旧政权,建立新王朝。例如,商汤灭夏、周武王伐纣均属于此类“革命”。 与现代意义的区别

2025-05-02 高考

最早记载中国的西周青铜器叫什么

‌中国最早记载"中国"一词的西周青铜器是"何尊",其内底122字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现存最早的"中国"称谓实物见证。 ‌这件国宝级文物不仅改写了"中国"一词的文字记载史,更揭示了三千年前周王朝的政治地理概念。 ‌核心文物定位 ‌ 何尊铸造于西周成王五年(约公元前1038年),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塬,通高38.8厘米的青铜酒器。腹部装饰兽面纹,造型浑厚凝重,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2025-05-02 高考

最早用中国人民一词的是谁

最早使用“中国人民”一词的是孙中山先生 ,他在1904年发表的《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提出的“中国人民”概念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和国家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以下是关于这一主题的详细论述: 1.孙中山先生的贡献:首次提出概念:孙中山先生在1904年发表的《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首次使用了“中国人民”一词

2025-05-02 高考

中国最早使用瓦当始于西周

中国最早使用瓦当始于西周,这一结论在权威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中得到充分支持。以下是具体分析: 最早实物出土时间 2002年陕西宝鸡扶风周原遗址出土的西周晚期半瓦当,是目前中国已确认的最早瓦当实物,距今约3000年。这一发现直接证实了西周时期已开始使用瓦当。 功能与象征意义 瓦当最初为保护建筑结构(如椽子)免受风雨侵蚀而设计,具有实用性。西周时期瓦当仅用于高规格宫殿建筑,象征统治权力

2025-05-02 高考

中国最早的出处是哪里

西周青铜器何尊 中国一词的最早出处可综合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进行如下分析: 一、最早文献记载 根据现有资料,“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文献记载。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出现了“宅兹中国”的表述。该铭文由周武王所作,意为“以洛邑(今河南洛阳)为天下中心”,标志着“中国”作为地理概念的初步形成。 二、最早实物证据 “中国”作为独立词汇的最早实物证据来自“何尊”

2025-05-02 高考

中国一词最早出自哪部作品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具体分析如下: 最早文献记载 根据权威研究,《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是最早使用“中国”一词的文献记录,出现在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此时“中国”实指镐京(今陕西西安),是地理概念而非国家概念。 其他早期相关记载 《尚书·周书·梓材》(约公元前11世纪)也提到“中国”,但同样仅作为地理术语使用。

2025-05-02 高考

中国二字的最早出处

​​“中国”二字的最早实物记录出现在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距今约3000年,铭文“宅兹中国”意为“定都于此天下中心”,标志着“中国”作为地理与政治概念的起源。​ ​这一发现不仅印证了周王朝对中原的统治合法性,更揭示了“中”与“国”的象形本义:旗帜立于中央的权威,与武力守卫的城池。 ​​何尊铭文的核心意义​ ​ 西周成王时期铸造的何尊

2025-05-02 高考

中国这个词最早的出处

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可归纳如下: 最早实物证据 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记录了周成王五年(约公元前1046年)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一词最早且可靠的实物来源。 地理指向 铭文中的“中国”最初指周朝都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及其周边地区,因位于“天下之中”而得名。部分学者认为,这一概念可能起源于商朝,但缺乏直接证据。 历史演变 西周初期

2025-05-02 高考

中国一词语最早记载

何尊铭文 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具体信息如下: 最早记载时间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五年),刻于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青铜器铭文,记录了周武王灭商后的宣言:“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铭文内容与含义 铭文共122字,意为“在此安顿中国,治理百姓”。 当时“中国”指周王朝疆域的中心地区(今洛阳一带),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 历史地位与价值

2025-05-02 高考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名为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具体信息如下: 出土文物与时间 1963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尊为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其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王城的历史事件,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证据。 铭文内容与含义 铭文底部铸有“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或“义民”),意为“建都于天下中心,统治人民”。这里的“中国”指西周京畿地区(今洛阳一带),是当时政治、文化中心

2025-05-02 高考

中华一词最早出处

《三国志·诸葛亮传》 关于“中华”一词的最早出处,综合权威资料可归纳如下: 最早文献记载 “中华”一词最早见于 《三国志·诸葛亮传》 ,原文为“若使游步于中华”,该句出现在三国时期(220-280年)。此处的“中华”指代中原地区,与“华夏”合称,强调文化中心的地位。 词源演变 地理概念 :最早与天文观测相关,指黄河南北的地理中心,后扩展为整个中国。 民族概念

2025-05-02 高考

人民一词最早出现于什么时代

​​“人民”一词的起源可追溯至中国西周时期​ ​(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诗经 》中已有“质尔人民”的记载,而战国文献如《管子 》《孟子 》进一步将其作为政治术语使用。​​西方最早使用“人民”(people)的是古罗马人​ ​,用于区分贵族、平民与外邦敌人,后经法国大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现代政治核心概念。 ​​中国古籍中的早期记载​ ​:西周《诗经》首次将“人”与“民”连用

2025-05-02 高考

安全一词最早出处

安全一词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文献,具体出处如下: 汉代文献记载 《易林·小畜之无妄》 :焦赣在此篇中首次使用“安全无恙”表述,意为道路平坦、平安无事。 《百喻经·愿为王剃须喻》 :记载了“安全”用于形容人生命无危险的场景。 《周易·系辞下》 :虽未直接使用“安全”一词,但“安而不忘危”等思想为后世对“安全”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词源演变 古代汉语中,“安”和“全”分别独立使用,如“安”表示平安

2025-05-02 高考

中国二字最早出自哪里

西周青铜器何尊 中国二字最早出自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其出现时间、地点及含义如下: 一、最早出处 文物名称与发现时间 中国二字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该文物于1963年7月在陕西省宝鸡市贾村被发现。 铭文内容与意义 铭文“余其宅兹中或(中国),自兹乂民”中,“中国”指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是华夏传统势力范围,与“四夷”(东夷、南蛮、北狄、西戎)相对。 二、最早含义与演变

2025-05-02 高考

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哪里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 ,其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今洛阳)的事件,并首次使用了“中国”一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下是对这一发现的详细解读: 历史背景与铭文内容 :何尊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铜器,其铭文详细记录了周成王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铭文中提到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迁都于成周,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铭文中的“中国”一词指的是当时周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即中原地区

2025-05-02 高考

中国一词最早出自于哪里

“中国”一词最早出自‌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 ‌,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这件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国宝级文物,其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将“中国”概念首次具象化 ‌,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地理与政治符号。 ‌核心要点解析: ‌ ‌何尊铭文的关键证据 ‌ 何尊内壁122字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的史实,其中“余其宅兹中国”明确以“中国”指代‌天下中心区域

2025-05-02 高考

中华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中华"一词最早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具体信息如下: 最早文献记载 "中华"一词最早见于晋代桓温的《请还都洛阳疏》,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若使游步于中华"的记载被普遍认为是该词的最早使用场景,出现在三国时期。 词源解析 "中"的来源 :指古代中原地区(今河南一带),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华"的来源 :有多种说法,包括指华山(西周王族以华山为祖山)、华胥氏或舜帝姚重华

2025-05-02 高考

鲁迅骂冰心原话有多狠

鲁迅对冰心的批评确实较为尖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文字风格与思想分歧 鲁迅认为冰心作品存在以下问题: 文字脱离封建遗风,过于追求美感,带有“小女儿扭捏作态”倾向; 作品被批评为“无病呻吟”“花枝招展”,缺乏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力,无法推动社会进步。 尖锐言辞与人身攻击 鲁迅在信中对冰心使用过极端比喻,例如称其像“因被人调戏就要上吊的女人”,这种言辞被解读为对冰心个人品行和创作态度的强烈不屑。

2025-05-02 高考

中央电视台工资一览表

中央电视台的工资体系呈现多层次结构,主要分为行政岗位和主持岗位两类,具体如下: 一、行政岗位工资结构 基础工资 行政级别从部级到科级,工资逐级递增。例如: 部级:约1.5万元/月 处级:约1万元/月 科级:约8000-1.2万元/月 年终奖 年终奖普遍较高,约2.9万元-29万元不等,具体与个人绩效相关。 二、主持岗位工资差异 高知名度主持人 董卿 :年薪约360万元,月薪30万元,含工资

2025-05-02 高考

第一次出现中国一词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距今约3000年,原义指“天下的中央”,后演变为国家专称。​ ​这一概念从地理中心逐渐扩展至文化、民族认同,最终在近代成为主权国家的正式名称,承载了中华文明从“天下观”到“国家观”的历史转型。 ​​考古实物首证​ ​:1963年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宣称“余其宅兹中国”,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记录

2025-05-02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