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发布机构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该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发布机构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该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我国网络安全法律颁布实施的先后顺序如下: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1994年由国务院发布,是我国首部网络安全行政法规,首次定义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机病毒等概念,确立安全保护制度。 《国家安全法》 2000年通过,是我国首个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决定,明确网络安全领域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框架,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法律支撑。 《网络安全法》 2016年11月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网络安全法》确实由十二个部门联合发布,具体信息如下: 发布部门与时间 2016年11月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于2017年6月1日正式施行。 十二部门组成 根据2016年通过的《网络安全法》第七条,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11个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承担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职责。 后续修订与补充
根据权威信息,新《公司法》的官方网站为 中国政府网 ,具体信息如下: 官方网站确认 新《公司法》由国务院发布,其官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门户网站,可通过访问该平台获取最新修订内容。 其他权威渠道补充 部分律师事务所(如隆安律所)会提供新公司法的学习文件和解读,但需注意文件时效性。 若需在线学习工具,可关注“善雅集”等平台提供的智能AI法律客服系统,但需通过官方认证渠道获取试用权限。
新《公司法》于202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具体信息如下: 通过时间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公司法》。 实施时间 新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1993年《公司法》颁布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订。 修订背景与意义 本次修订是继2005年后的第二次系统性、结构性修订,旨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及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核心变化
2025年新增29个本科专业,纳入高考招生! 新增专业概述 2025年,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其中增列了29种新专业,这些专业将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新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进一步强化了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 新增专业特点 服务国家战略 :增设了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
新《公司法》与《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之间不存在冲突,二者是协调一致的。具体说明如下: 同步施行与衔接目的 《规定》与修订后的《公司法》同步施行,旨在解决法律实施过程中的新旧衔接问题,确保司法实践中的统一适用。 明确溯及力条款 《规定》通过列举新增条款赋予溯及力的方式,既统一了裁判尺度,又体现了对新增条款的司法态度和评价,避免因法律变动引发适用混乱。
网络安全法与传统部门法的核心区别在于:前者是聚焦网络空间治理的综合性法律,强调动态安全与技术适配性;后者则针对特定社会关系进行静态规范,依赖传统法律框架。 调整对象差异 网络安全法以网络空间主权、数据流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新型客体为核心,覆盖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复杂关系;传统部门法则基于物理社会中的财产、人身、行政行为等既定范畴,如民法调整平等主体间法律关系,刑法规制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颁布于2016年,具体信息如下: 通过时间 该法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 施行时间 法律自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法律依据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该法旨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总结 :该法于2016年通过,2017年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处罚规定主要分为一般违法处罚和严重违法处罚两类,具体如下: 一、一般违法处罚 网络运营者未履行基本义务 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警告,拒不改正或导致危害后果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 :《网络安全法》第五十九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未履行保护义务 处罚标准 :责令改正、警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属于行政法范畴,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体分析如下: 法律性质 该法以行政法为核心,由行政机关负责实施监督管理,明确网络运营者等主体的安全责任和义务,体现行政法规范行政管理关系、维护公共利益的特点。 法律定位 被视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 基础性法律 ,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核心保障,标志着网络空间法制化的重要里程碑。 综合性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首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自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旨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 1. 网络安全法的主要目标 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 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禁止网络使用者的七类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了网络使用者禁止从事的七类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也严重危害了网络安全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具体包括: 非法侵入他人网络 :禁止未经授权擅自进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包括破解密码、利用漏洞等手段。 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 :禁止通过各种手段干扰他人网络的正常运行,如发送垃圾信息、恶意流量攻击等。
国家网信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网络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职责由 国家网信部门 承担,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应职责。具体如下: 一、国家网信部门的核心职责 统筹协调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网络安全工作,包括制定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组织协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数据安全保护等。 监督管理 承担网络内容安全、网络运营者合规性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