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干部通常不会专门查询个人征信,但部分地区会将其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作为干部考核参考,干部信用评价涉及工作、生活等多方面行为,信用级别影响干部提拔使用。
- 部分地区纳入考核:一些地方为规范干部管理,在提拔干部时将信用纳入考量。比如天等县在干部提拔任用中,会要求干部提交信用报告,优先提拔信用无负面信息者,有负面信息者则根据具体情况如违约次数、金额等综合考量;苍南县将1.8万名公职人员纳入信用等级评定,在干部选拔中,部分因借贷纠纷等情况被“一票否决”,还有部分因上班迟到等小问题被取消年度评优资格;溧阳市把干部信用等级分A、B、C三个等次,对连续3年以上评为A等的优先使用,C等干部由市委组织部开展诫勉谈话,两年内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原则上一年内不得提拔,提拔人选近两年信用信息审查有问题的一律不予提拔。不过各地对征信的关注点不同,有些侧重于个人经济信用,有些侧重综合信用。
- 信用评价体系构成:以淮安市为例,领导干部信用信息征集涉及多方面,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履行工作职责及工作作风信息、廉洁从政信息、遵守法律法规信息、履行商务合约信息、遵守社会公德信息等。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如干部主动申报、组织人事等部门提供等。信用评价采用千分制,分“非常诚信”“诚信”“不诚信”三个级别。默认总得分为1000分,基本分值1000分包含五项主要信用信息,依据扣分情况确定信用级别,连续二年信用扣分的领导干部其个人信用在一定时期内自然进入“不诚信”级别。不同信用级别影响干部的使用和奖惩,对信用级别高的干部在表彰奖励、提拔使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信用扣分的干部政审考察从严,办理各类审核和信用交易时严格审核。
- 信用评价的影响:干部信用评价结果会对干部的仕途产生重要影响。在提拔使用方面,信用良好的干部更有优势。以广西天等和浙江苍南县为例,信用好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得到提拔机会,而存在信用问题的干部会被限制提拔甚至取消资格。信用评价还会与干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信用不佳的干部在这些方面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如取消评优资格、取消后备干部资格等。
在提拔干部过程中,部分地区会将征信以及综合信用情况作为参考,以确保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干部,干部应重视自身信用维护。